樂風的外觀也很漂亮,很好地層示了韓系車在車身設計上的水平。小車身大車燈好像是時下韓系車慣用的手法,與車身近手比例失調的大燈顯得有點夸張,但非常具有卡通效果。碩大的“金領結”鑲嵌在車頭,可以讓人一眼識別樂風的身份。目前越來越大的商標幾乎已經成為所有廠家所使用的設計手法,今后會不會有某個廠家把商標直接做成水箱格柵呢?
樂風車身設計的一個優點在駕駛了一段時間后才發現,那就是打開前車窗,吹進來的風對前排乘客影響不大。中速行駛時,打開天窗,前排乘客可以很愜意地享受著陽光,而不必擔心發型被吹亂。這一點在勁取身上卻辦不到,較大的側向風直吹頭部,即便是你用最硬的摩絲固定的發型,一段時間后也會變成一款讓你十分驚訝的其它樣式。
進入到車內,兩款車的差距開始顯現。勁取繼承了老款POLO優異的制造質量,整體做工細致,選料也相當理想,但中控臺以及兩側出風口所裝飾的仿木面板卻顯得有些刺眼,紋路既不好看,顏色也與車內整體色調不協調,顯得比較唐突。木紋裝飾在小型車上是否必要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廠家既然到現在還堅持這么做,那么說明還是有這樣的市場需求。
樂風的內飾采用了上深下淺的設計,整體風格簡潔大方,各種按鈕操作很方便,但用料和做工比勁取要差一些。雖然我不喜歡木紋裝飾,但樂風左右兩側的木紋裝飾卻是車內的亮點之一,無論是花紋還是顏色與內飾風格比較統一,看起來比勁取要協調得多。
由于軸距上差了2厘米,勁取的腿部空間比樂風要略小一點。但勁取得益于駕駛座高度調節范圍大,即使是個子較高的駕駛者也可以不占用太多后排的腿部空間,這也使得樂風在這方面的優勢幾乎感覺不到。
勁取
勁取在內部寬度和高度兩方面都有優勢,即便是1.8米的乘客坐在后座,頭部空間也相對比較理想。如果在空間基礎上再加上座椅的舒適度,勁取的優勢就更為明顯。絲絨面的座椅比較柔軟,有一種坐在沙發里的感覺,并且附著力不錯,背部的支撐也比較理想。
樂風的駕駛座雖然也能上下調節,但整體相對于方向盤的位置偏高,而方向盤只能上下調節,駕駛者腿部合適了,胳膊就得伸直;胳膊合適了,腿由于彎曲較大就碰上了轉向柱下沿的內飾板,真是左右為難。座椅雖然采用了真皮面料,但質地一般,并且較硬,坐墊和靠背都比較平,長時間乘坐既不舒服,側面支撐也不好。
到目前為止,除了外觀和內飾等非常主觀的評價之外,POLO勁取在制造質量、乘坐舒適度等方面都超過了樂風。一切看來似乎大局已定,不過馬上就要開始性能測試了,當它們從測試場走出來的時候,結果還是這樣嗎?
勁取裝備的1.6升發動機與老款POLO不同,采用了每缸4氣門技術,排氣量也有細微的變化,最大功率增加了4馬力,最大扭矩也提高了10牛·米,動力表現全面超過了老款車型。發動機運轉平穩,配合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動力輸出很流暢。在國產小型車上裝備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上海大眾是目前唯一的廠家。
樂風所裝備的1.6升發動機最大功率比勁取略大一點,但只配備了4速自動變速器。這款變速器的1擋齒比相對較大,起步時能帶給駕駛者略感迅猛的加速感,但后面三個擋位的齒比都相對較小,因此中途加速能力并不出色。同時由于樂風的擋位比勁取少,各擋之間的齒比差又比較大,變速箱換擋時的沖擊也比勁取要明顯。
在最能體現操控性優劣的項目——繞樁和緊急變線的測試中,勁取的表現也比樂風優秀。勁取的懸掛調校得軟硬適中,比較有韌性,對于細小的顛簸能夠很好地吸收,同時路面的真實情況不會被過濾掉。而高速過彎時,懸掛又能給車身較強的支撐,不會令駕駛者產生不安全感。
最終勁取的兩項成績分別為62.2公里/小時和118.2公里/小時。但是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行駛時,勁取的車身會產生令人反感的異響,雖然時有時無,但足以讓我們對勁取的車身剛性產生一定的懷疑,因為在老款POLO上,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
樂風的懸掛調校得非常軟,雖然對于乘坐舒適性有一定的幫助,但在彎道中車身的側傾很大,加之力度很輕的方向感,駕駛者會覺得沒有信心。樂風裝備的瑪吉斯輪胎在抓地力方面與勁取所裝備的韓泰輪胎差不多,但由于底盤功力的差距,樂風很快就會突破極限,因此在繞樁和緊急變線測試中的成績都比勁取差一些,分別為59.4公里/小時和108.2公里/小時。
從兩款車的價格上看,同是頂級型號,勁取比樂風要貴2萬多,這個差值在小型車中已經是相當大了,但經過兩車面對面的“廝殺”,勁取在大多數方面都以較為明顯的優勢勝出,因此即便貴了這么多錢也值得,勁取給樂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如果考慮到勁取某些方面的質量似乎與以前的POLO有了小小的差別,13.58萬元的價格還是有點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