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買車的時候會請教懂車的朋友,什么車安全,什么車舒適,什么車好開,總而言之要審時度勢再精打細算,甚至會問到車輛行駛系統的方方面面,比如底盤、懸掛等等,畢竟誰都不愿花自己的銀子買輛功夫不扎實的車。
如今中級車市場很多車型尤其是自主車型都采用了獨立懸掛的設計,莫非獨立懸掛的技術和成本門檻降低了,這樣的配備又是否能在國內各種復雜多變的道路上屢試不爽呢?筆者認為未必,很多調校老道的非獨立懸掛中級車的操控感覺倒表現地更顯扎實。
卡羅拉采用的后懸掛形式,將減震器與減震彈簧分開的非獨立式拖曳臂式后懸掛設計更傾向于舒適性的調校,對于操控方面對比花冠而言并無改善,反而更占地。但通過起伏路面時可濾除不少來自車底部的顛簸,這也是不少人覺得坐卡羅拉后排感覺挺舒適的原因之一。
單從機械結構上來說,拖曳臂式后懸掛有一定先天的結構劣勢,同時其行駛性和貼地性都不如多連桿式的懸掛結構。不過從卡羅拉身上我們看到了豐田在懸掛調校上的功力,轉彎時懸掛系統對車身的支撐讓人有些意外,支撐還是很到位的,日系家用車普遍被詬病的懸掛韌性差問題并沒有出現。
很多開過卡羅拉的人都覺得踩起剎車很軟,剎車踏板用起來感覺不太習慣,在剎車尤其是緊急制動的時候,卡羅拉車身內的感覺就有點楞,有人戲稱這是“反向推背感”,不像一些歐系車型在同樣情況下會有明顯的下壓感,同時很快制動。其實這與其制動系統的關系并不大,而玄機就在于其懸掛的結構有一定關系,由于懸掛能動的調整空間不大,因此導致剎車時整車前沖的力沒有受到過多限制。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