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汽車安全,消費者往往首先想到
安全氣囊。發生交通事故時,由于安全氣囊沒有打開產生的糾紛屢見不鮮。事實上,安全氣囊并非消費者所想的那么神奇,大多數消費者對安全氣囊細節不夠了解,對安全氣囊安全性期望值過高。
安全氣囊出現之初,因安全氣囊在不該打開的情況下打開而受傷的人,與因安全氣囊而獲益的人,數量上差不了多少。在一些很輕微的汽車撞擊中,氣囊過于敏感地打開,其后果比氣囊不打開造成的后果更加嚴重。經過多年的技術改進,現在的安全氣囊“安全”多了,但依然不是萬能的。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安全氣囊都無法、也“不應該”打開。著名的汽車專家朱西產博士分析說,“例如轎車與沒有后下部防護裝置的卡車發生的追尾碰撞事故、碰撞護欄后造成翻車事故等,防護氣囊是無法開啟的!睒I內有種說法,在發生碰撞事故時,
安全帶起到的保護作用是90%,加上安全氣囊后是95%。
如此說來,安全氣囊還有用嗎?當然有用,不過,安全氣囊要與安全帶、汽車更堅固的整體安全設備、安全
理念等結合起來,才能在發生交通事故時最大限度保障生命安全。
消費者應該轉變以往的觀點,要清楚地認識到安全并非僅僅只是安全氣囊,更為重要的是包括安全氣囊在內的安全設計理念與整體設備的共同效果,這才是切實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重點。需要提醒消費者的是,即使汽車安全設備再周到、詳備,最終的根本因素還在于駕駛者本身,“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愛護自己的生命”才是最有效的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