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汽車工業的驕傲:“上海”牌轎車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1958年,第一汽車制造廠將自己制造的小轎車作為禮物,送到了正在北京召開的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毛主席當時很高興稱“中國也有自己的小轎車了!”這一消息,不僅牽動了國家領導人、與會代表的心,也大大激勵了上海汽車人,上海也要制造中國自己的小轎車。一年不到的時間,在敲工、精工和電工的相互配合下,上海的第一輛轎車雛形初現。1960年12月,經過幾輪樣車的試制,仿制奔馳220S的鳳凰轎車定型。1964年改進后的鳳凰更名為上海牌SH760型轎車。
上海牌轎車的前身是鳳凰牌轎車
提起上海牌轎車就不能不提到她的前身鳳凰牌。上海人為他們造出的第一輛轎車取了個漂亮的名字——鳳凰。在車頭的發動機蓋上,一只栩栩如生的鳳凰展翅欲飛。鳳凰牌轎車參考波蘭的華沙轎車底盤,美國克萊斯勒順風轎車造型,裝用南汽NJ050型發動機進行試制。1958年9月試制出樣車,定名為鳳凰牌轎車。后決定提高檔次,以前蘇聯吉姆轎車為樣車,開始第二輪試制。裝用南汽NJ070型發動機,后橋用經過改制的躍進牌后橋。1959年1月試制出第二輛樣車。這輛車車體略寬,黑色,仍以鳳凰為標志。
1963年上海牌轎車誕生
左:奔馳220S 右:早期老上海760
1958年的一天,一輛奔馳220S被運到了上海汽車制造廠,接下來這輛車被進行“活體解剖”,解剖過程極其細致和零碎。當時幾十個上海最有實力的工業企業都參與了分解這輛奔馳車的過程。這種生產方式叫大聯合,每個企業都會領到一個相關部件的攻關生產任務。就連車門鎖也被相關的廠家拿去研究了。1959年9月28日,上海內燃機配件廠試制出發動機,上海鄭興泰汽車機件制造廠試制出變速器和螺旋傘齒輪,上海汽車裝配廠用5個月完成了車身制造和整車組裝。然而,三年自然災害的到來卻推遲了上海牌的出生。1963年,上海的轎車工業重新啟動,老的技術員被重新請回了工廠,江南造船產廠和上海重型機械廠等大型企業在技術上伸出了援助之手。在當時上海機電局長的支持下,上海工人硬是搞出了自己的六缸發動機。很快,第一輛車誕生了。重新煥發活力的上海汽車人,給重新下線的轎車取了個更為響亮的名字——上海牌。
上海牌轎車SH760B:
車型: 全輪獨立懸掛結構,
發動機:金鳳685Q汽油發動機,6缸
制動系統:760B真空助力制動器,
排量:2.345L,
額定功率: 74.6 千瓦,
最大扭矩:166.6N.M,
最高車速:132 KM/H。
平均油耗:70號汽油 百公里13升
雙化油器
冷暖空調無,只有暖氣空調
上海牌SH760是建國后上海生產的最早的轎車。雖然當時副總理以上級別的官員已經坐上了“紅旗”,但副總理以下的干部除了已顯老態的蘇聯伏爾加、波蘭華沙外還沒有合適的國產公務車,上海牌SH760正好彌補這一空白。民間曾流傳這樣的段子來調侃當時的基層公務用車:大隊書記蹬,蹬,蹬,公社書記130,縣委書記帆布蓬,地委書記兩頭平(分指拖拉機、卡車、吉普車和上海牌轎車),可見,相比“紅旗”的高高在上,上海牌在當時是與老百姓最親近的轎車。有上海的老人家回憶,60年代上海里弄新娘子出嫁,一部上海牌轎車做婚車能引起全弄堂的轟動和羨慕。
上海牌轎車760A
上海牌轎車760B
許多人的記憶中還殘存著“老上海”轎車的影子:老實持重的外形,毫不夸張的色彩,在市場尚未放開的年代里,這部車幾乎主宰了一個時代。1958年至1991年共生產了77054輛。上海轎車在1965年通過技術鑒定,批準定型。到1979年,上海牌轎車共生產了17000多輛,成為我國公務用車和出租車的主要車型。1972年起又對車身進行了改型,并減輕了自重。1980年,該車年產量突破5000輛。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國賓車隊曾動用了100輛上海牌轎車和20輛紅旗,又壯觀又氣派,深得贊譽。按照當初雙方達成的協議,尼克松總統到中國后,將乘坐中國汽車。周總理說過:我們有一個慣例,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到中國來,我陪著,都坐中國的汽車。因此,尼克松來華時沒有帶專車來。尼克松和其他正式成員乘坐的是紅旗牌轎車,其他人則乘坐上海牌轎車。就這樣,“上海”成了“紅旗”之外,唯一親歷了這一歷史盛事的“見證人”。
上海牌檢閱車是SH761
在六十年代上海汽車制造廠根據我國外事活動需要,精心設計制造了上海牌高級敞篷檢閱車SH761,該車采用SH760轎車加強型底盤,配備北極星牌鬧鐘,晶體管收音機,人造革蒙皮座椅,鍍鉻豪華內外飾件。整體雍容華貴,典雅莊重。整車自重約2噸,發動機采用680Q六缸直列式汽油機,最高時速90公里,百公里油耗16升。自1966年至1971年共生產了14輛。目前保存完好的不到5輛,也是已故的周恩來總理多次陪同外國元首接受上海市民夾道歡迎的專用車。
1985年,在國外銷量不佳的桑塔納轎車(PASSAT B2),輕而易舉地“消滅”了當時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支柱性品牌“上海轎車”,當然,桑塔納的整車技術在當時相對是很先進的。人們是含淚送走曾經承載了太多國人驕傲的“老上海”!國內第一個汽車合資企業上海大眾汽車誕生了,原來老的上海汽車廠名存實亡。“老上海”一下沒有了娘家,而原來老廠的2900人中有1600人去了新的合資廠,剩下的1300人還在支撐著繼續生產上海牌汽車,但德國方面根本就不會在資金和技術上對上海這個品牌進行扶持。因為上海汽車廠已經合資,政府主管部門也不會再繼續輸血。 1991年11月25日這一天,許多人目睹了上海牌轎車停產的最后一幕。然而在這個時期,“上海”牌轎車的生產方式已經是現代化的流水線生產,有過媒體評論當時可以不停止生產,但筆者認為停產是正確的,為其晚年畫上完美句號而不是沖擊低端市場對“上海”牌轎車也是一種尊重吧。不少工人聞訊從市區趕到安亭,爭相與最后一輛上海牌轎車合影,有人眼里還泛起了淚花! 最后一輛披紅掛彩的上海牌轎車緩緩下線,在人們的目光里漸行漸遠。就這樣,上海汽車工業送走了曾經最讓自己驕傲的品牌!!!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