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人的“紅旗車” 蘇聯高級轎車回顧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在這期欄目里,小編為大家帶來三款“前蘇聯”時期的高級定制轎車——吉斯,吉姆,海鷗,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寬大舒適,動力充沛,配置豪華且不作為社會化商品銷售。
可能有朋友會覺得這個題目是不是有點“眼熟”,沒錯,確實有其他媒體不久前選用了這個標題,內容是介紹“伏爾加”系列車系歷史,不過小編覺得“紅旗車”這個稱號對于“伏爾加”來說太過沉重了,這樣比喻不是把“伏爾加”捧得太高,就是把“紅旗”貶的太低了......當然,關于“伏爾加”的系列車型我們在早期同樣有介紹,如果您有興趣,請點擊《老大哥的記憶--前蘇聯伏爾加轎車系列》
他們都隸屬于GAZ系列
高爾基汽車廠建立于1930年,俄文縮寫為“GAZ”,被國人音譯為“嘎斯”,地位相當于國內的一汽,從卡車到越野車再到轎車都有生產,后來被赫魯曉夫改名為利哈喬夫汽車廠,縮寫為“ZIL”,音譯為“吉爾”,其歷史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前蘇聯"吉斯"高級轎車:前蘇聯的巨艦
“吉斯110”(ZIS-110)是在1946年推出的高級轎車,他是1944年前蘇聯對美國1942年款“派克超八”的逆向工程,五臺樣車在1945年8月完成。當時有傳言稱“吉斯110”的生產線是美國派克公司“派克180”的淘汰生產線,不過由于沒有任何官方說明和圖片,此說法目前只能是傳言。“吉斯110”是為前蘇聯中央委員特別定制的高級轎車,每年的產量只有十幾輛,這些車往往還是作為饋贈外國共產黨領導人的貴重禮物,如我國的毛主席和阿爾巴尼亞總統恩維爾霍查,“吉斯110”還有敞篷版本,斯大林和赫魯曉夫非常喜歡坐著出去巡游,當然,“吉斯110”也是建國后我國領導人們的第一代座駕。
左:美國派克超八 右:蘇聯吉斯110
“吉斯110”采用直列8缸汽油發動機,140匹馬力,帶同步器的3速手動變速箱,油耗為每百公里23升,最高車速能到達140公里。“吉斯110”是手工制造的,數量極少,其地位相當于英國的勞斯萊斯。在獨聯體和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之外是見不到的,在1958年停產時總產量為2083臺。
“吉斯115”是“吉斯110”的防彈型。車身安裝8mm厚的裝甲,70mm厚的防彈玻璃,能有效阻擋子彈及彈片。底盤也安裝了很厚的裝甲,能經受步兵地雷的爆炸沖擊,車廂內還有一道可升降的中隔玻璃,能與前面駕駛艙隔開,既防彈又保密,整個轎車自重達到7.5噸,偉大領袖毛主席生前的座駕就是“吉斯115”。
前蘇聯“吉姆”轎車:部級領導的座駕
GAZ -12 ZIM(音譯為吉姆)是從1950年至1959年前蘇聯生產的高級轎車,供給前蘇聯部長級領導干部使用。ZIM是Zavod Imeni Molotova的縮寫,是當時部分工廠的名稱。“吉姆”比“吉斯110”低了一個檔次,配置上也是如此。其外形借鑒了40年代美國別克和克萊斯勒“紐約人”的造型,但在車廂增加了一排折疊座椅供警衛員和翻譯使用。領袖毛主席在韶山的座駕及宋慶齡女士,周總理,彭德懷元帥的座駕都是“吉姆”。
“吉姆”搭載直列6缸汽油發動機,90匹馬力,使用帶液力耦合器的手動3速變速器,油耗為每百公里15.5升,最高車速達到120公里。“吉姆”的定位相當于現在的奔馳S級,同樣不面對社會銷售。“吉姆”在1949年開始生產,1959年停產,產量為21526臺。
“吉姆”也有敞篷版,但只有3臺。
前蘇聯“海鷗”轎車:接替“吉姆”的位置
在1959年“吉姆”停產不久后,GAZ M13“海鷗”轎車問世。他接替了當時造型“略顯過時”的“吉姆”轎車,供給部長級以上的領導干部使用。其造型在當時蘇聯“意識形態”的影響下頗受爭議,“海鷗”明顯借鑒了50年代的凱迪拉克伍德,設計上大量運用鍍鉻裝飾,尾部采用了當時美國流行的魚鰭式造型。“海鷗”的內飾用料十分考究,使用大量的皮革裝飾,并配置了電動車窗和收音機等“豪華配置”。“海鷗”同樣在車內增加了一排折疊座椅供翻譯和警衛員乘坐。在國內的這臺“海鷗”主人據說是江青。
左:美國凱迪拉克伍德 右:蘇聯嘎斯海鷗
“海鷗”搭載了5.6升V8發動機,195匹馬力,搭載3速自動變速器,最高時速達到160公里。不過,這套動力總成并不是前蘇聯獨立研發的,而是來自“克萊斯勒”,雖然做了一些適應性的調整,但據說當時蘇聯煉制不出符合要求的汽油,只能依賴進口。我國的紅旗CA72高級轎車也是采用類似的V8引擎,不過,該引擎完全由我國技術人員自主研制。“海鷗”從1959年投產到1977年停產總共生產了3100臺。
蘇聯吉姆轎車生產線
三臺俄國人的“紅旗車”就為大家介紹到這了,歷史上前蘇聯還有更多類似定位的車型,不過由于篇幅和國內認知度的原因,暫時就不為大家介紹了,如果您對此類車型感興趣,敬請繼續關注太平洋汽車網的相關專題。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