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降價令消費者無福消受
2003年中國汽車行業的大規模降價,次數之多,降幅之大,不僅令業內人士感到驚訝,甚至連受惠的消費者都有點“無福消受”。多數車型宣布降價后均能獲得一定的銷量增長,但市場注意力很快就會轉移到下一個降價車型,因此銷量增長也僅是短期效應。上海智策車業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師認為,利用降價達到促銷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受訪的不少消費者表示,現在降價的車太多,讓人總覺得過幾天又要有車降價,這種心態反而讓自己無從選擇。也有的消費者雖然已有了
中意的車型,但是希望借價格大戰能再降一些,索性抱著持幣待購的心態。隨著降價的頻繁,有的消費者甚至認為,現在這些降價的真實性值得懷疑。
賈新光更是尖銳地提出,現在市場上雖然大打價格戰,但真正的降價車卻非常少,更多的卻是混水摸魚。有的廠家就是“假降價”,即利用降低配置,推出所謂“標準型”,但消費者并未得到真正的實惠。另外也有一些降價車型就是陪襯,廠家事先就認準了一個中間價位,然后上面推出一款定價高的車型,下面推出一款價位很低的車型。而價格低的車型無論如何降價也不會吸引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還有的車型只是一個系列產品中降一、兩個型號,這一、兩個型號或者是賣不出去的,或者就是產量有限的。
精品調查
從調查統計來看,63.33%的讀者認為主要還是因為市場競爭,這點也被眾多業內人士所認同。而且73.03%的讀者認為汽車
廠商仍存在著較大的利潤空間,因此對今后的降價也給予了希望。但是“增配贈物是否也是降價”?對此人們觀點存在較大分岐,43.19%的讀者認為“是”;42.13%的讀者則認為“不是”,雙方勢均力敵。
而如今雖然降價風潮愈演愈烈,但消費者心態卻漸趨理性,27.8%的消費者表示一定會因降價購車;而59.54%的人卻認為降價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自己的消費;12.66%的人則對降價無動于衷,這也顯示了中國消費者心態的日趨成熟。
我看降價
消費者
正方:降價對我有吸引力
李女士:公司白領
我非常喜歡
POLO,但以前考慮價格時總覺得偏高,所以一直下不了買車的決心。現在POLO一下子降了萬元左右,價格也合理了許多,讓我非常心動,我打算近期再去車市看看,說不定就會把它開回家。
價格是決定購車的最主要因素
王先生:IT業
我認為現在多數中國消費者考慮買車時還是先看車的價格,因此降價是刺激消費者買車最直接而有效的辦法。像一些廠家或
經銷商一下子降價近萬元,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誘惑力的。
反方:降價讓更多消費者持觀望態度
李先生:國企
雖然現在車市降價如此頻繁,依照現在的收入水平,我也有了一定的購車能力,但是我仍選擇持幣待購。主要是廠家降價太多,今天這家降,明天那家降,而且降幅至少都在5000元以上,我已經無從選擇了。有不少車型今年都降價兩、三次,這也讓我懷疑,他們究竟還有多大的降價空間?
降價空間仍很大
張先生:公司職員
現在汽車降價后,廠家都一再宣傳這款車具備了多高的性價比,可是國內的這些暢銷車的車價真的合理了嗎?我曾看到美國報紙上的汽車銷售廣告:
本田雅閣2.0 16998美元;
MAZDA6 20730美元;SONATAS2.0 13788美元;
別克V6 3.022288美元;
現代ELANTRSL=9970美元。這幾款車國內都生產,現在的賣價哪個與國際價接軌?因此到2005年之前,中國車價下降的空間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