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近幾個月車市低迷,消費者持幣待購,是一些汽車廠家和商家不按市場規律運營的結果;汽車市場的低迷,與一些生產商和銷售商隨心所欲地同消費者玩起價格貓膩不無關系。
消費者恐怕很難想到,在專賣店買汽車,銷售人員不待你講價,一張嘴就先“讓利”3000元。日前,記者以購車者的身份暗訪了東
風神龍
日產專賣店與
東風雪鐵龍專賣店,雖是有備而來,但看到的價格貓膩仍使記者吃驚不小。
在大連
東風日產轎車專賣店,一臺普通
藍鳥轎車定價在22萬元。看到記者有購車意向,銷售人員爽快地表示可以按團購價給予優惠,凈車價20.3萬元。記者又看了看店里銷售的2004款
日產陽光天窗版,17.5萬元的價格,一下子讓銷售員降到了17.2萬元。在東風
雪鐵龍轎車大連專賣店,2004款畢加索2.0手動自動一體標價為19.8萬元。銷售人員說如果當天提車可以讓利3000元。未經討價還價,就落了3000元,記者好生疑惑,普通銷售員開口就降3000元,那么經理級呢?這價格還有沒有譜?
一個商店一個價 本來,地域不同,運費的差別造成了車價的輕微差異,不難理解。問題是價格“貓膩”體現出來的已不是成本加價,而是欺詐手法。同樣一款車,在全國各地的價格差異令人咋舌。在上海,
東風日產陽光轎車報價僅為16萬元多;在
北京,同樣一款東風日產陽光轎車,報價為18萬元……
經銷商對此的解釋,有的說是地區差價,有的說是庫存車處理,一輛車的差價從幾千到幾萬,一些國產專賣店甚至同一個品牌、同一款車、同一個地方,價格也不相同。
服務承諾沒有準 消費者反映比較多的還有汽車保修承諾不兌現的問題。記者問大連
東風雪鐵龍專賣店的銷售人員,如果用戶在外地購車,是否享受品牌保修,回答是要打折扣。這位工作人員回答得還算坦誠:“如果都到外地買低價車,我們承擔保修不就賠了嗎?”
記者撥通了設在武漢的東風
雪鐵龍銷售服務中心的電話,服務人員回答:差價是工廠允許的銷售方式,但差別這么大不知道;所有的品牌車在各地購買享受的保修服務待遇應該是一樣的,但是經銷商五花八門的服務承諾,同工廠無關。
汽車銷售需陽光 產銷環節上較長時間存在欺詐現象讓許多消費者對車市的誠信失去信心。
一位業內人士說,車市亟需恢復誠信體系。他舉例說,一些品牌打著合資引進車的名義,以暴利行市。國內一款曾售價20萬元的品牌車,現在市場售價8萬多元。廠家宣傳說是讓利銷售。其實熟悉內情的人都知道,這款車十多年前引進時每輛成本僅2萬元人民幣。如今所謂低價銷售,仍然遠比成本加利潤大得多。一些生產
廠商打著民族工業的品牌,宰你沒商量,車價定得比國外還高。這樣的品牌早已在消費者那里失去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