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反應 廠家:服務更重要 據
上海通用公關部的黃華瓊介紹,自今年5月上海
通用推出低價的舒適版
凱越以來,
凱越的銷售量節節上升,目前銷售一直處于比較良好的狀態,上海通用并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對價格進行調整;另外,上海通用對車型的價格是進行的長期規劃,不會因為某個競爭對手的動態而去打亂自己的計劃。并且黃認為,消費者購車時,價格只是一個參考方面,而不是消費者購車的決定因素。
上海大眾重慶分銷中心總經理周振國向記者談到,上海
大眾更注重的是綜合性價比,這不僅包括車型的內在質量優勢,更包括完善的售后服務。盡管今年
上海大眾車型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這并不能成為降價的理由。周同時說到,今年6月上海
大眾已經對全線車系進行過一次價格調整,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再次進行降價。
商家:淡看價格戰 自
北京現代近日大規模降價之后,新一輪價格戰是否會打響成了一個懸念。記者走訪了重慶各汽車市場,
經銷商們普遍反應無心應戰也無力應戰。有經銷商直言不諱地對記者說:“我們已經做了大幅度的優惠,再降就沒法做了。”
有經銷商指出,其實中國現在有些車型的價格,已經跟國際價格接軌,甚至低于國際價格。如
帕薩特、
蒙迪歐、
伊蘭特、
索納塔的價格已經與歐洲同步,而波羅的價格甚至比歐洲同配置車型還便宜2萬元。表面上,中國的車價比韓國、日本、美國還要高一些,但是,中國的車價是含稅價,而韓國、日本、美國的車價是不含稅的。
還有經銷商說,從全球汽車價格來看,汽車的價格始終是在不斷降低的。在歐美,一款新車在上市的三年內,每年的價格降幅是8%--10%,這跟產能提升、市場擴大以及產品換代有關。消費者只能等到合適的價格,而不是最低的價格。中國的汽車生產廠家普遍還存在產能低、國產化率低的弱點,要求廠家頻繁地大幅度降價是不現實的。在這種情況下,廠家很可能的選擇是降低產能保證利潤,而不是冒虧損的風險降價。
買家:配件也該降 近日,記者在采訪多位消費者時,他們提出了同一個疑問:整車價格戰風起云涌,降幅從幾千到上萬的都有,但與之配套的汽車配件價格為何卻難有大動作?
8月18日,
海南馬自達全線下調旗下
福美來、普利馬等車型200多款常用配件價格。而在此之前,國內也只有
奇瑞和
南京菲亞特在今年早些時候宣布大幅降低零配件價格。一陳姓消費者說,按照現在廠家整車降價的一般說法:因為成本降低了,所以我們決定降低汽車的價格。那為什么汽車價格大幅降價,而汽車零配件價格下調幅度不大或根本就沒有調整?
對于汽車零配件價格相對穩定,業內人士表示:主要原因還是一般消費者對零配件價格不太關心所致。一經銷商向記者坦承:由于消費者的關注度目前主要集中在汽車價格上面,對汽車配件價格相對不會太關心,所以有些廠家也就樂意和維修站達成默契,很少主動調整配件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