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車價不動。因為2005年進口車價和2004年的國產車價還要相差16%,在品質相同的情況下,進口車根本就沖擊不了國產車。
方案二:進口車和國產車的差距降幅兩頭均衡,也就是說國產車的降幅為3-4%,讓目前進口車與國產車的差距適當縮小到18%左右。
方案三:與取消保護后的進口車降幅同步,國產車下調6%至7%。
方案四:與目前的市場價平衡,車價下調10%至15%。
我個人認為,2005年國內汽車廠家的價格調整將會在方案二和方案三之間選擇,如有更大的調整,那只能將同類產品簡化和降低配置,降低成本。如果按方案一,車價不動,對消費者而言,進口車降了國產車卻不降,他們難以接受;如按方案四,生產廠家根本承受不了這個價格而導致虧本。因為目前市場車價與廠家指導價相差10%至15%,其中50%以上是由經銷商虧本承擔的。如目前一輛15萬元左右的車子,市場上要返利2.2萬元左右,相差14.6%,也就是說每輛車經銷商要貼1萬多元。
目前許多經銷商之所以會做虧本買賣,是因為他們對未來還抱有希望。他們都這樣想,中國車市將有5至10年甚至更長的朝陽時期,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車市一定還會興旺起來;其次,經銷商和廠家是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每年廠家與經銷商都有合約,必須重信譽、守合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另外,經銷商也相信廠家會在車價方面做出合理的調整,或者說對經銷商給予適當補貼。同時,廠家也會隨著車市的成熟而轉變觀念,逐步由以產定銷轉為以銷定產。(作者系上海萬興汽車董事總經理)
查看專題:[廠商vs消費者]買還是不買 現在是否買車的最佳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