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降價年鑒#
經濟型車率先集體放閘•••第二輪降價打亂車市布局•••降價第三波 有序到無序••• 14款主流車型抱團跳水••• 價格仍將是2005年主角
新一輪降價已伴隨新年到來,今年的戰火是否將會更激烈?
2005年的元旦注定將被載入中國汽車業史冊。2004年12月26日,東南汽車旗下菱紳、菱帥、得利卡三大系列車型全線降價點燃了歲末新一輪車市價格大戰的烽火。從12月29日到今年1月6日的一周時間內,一汽豐田、天津一汽、奇瑞汽車、一汽轎車馬自達、長安鈴木、華泰現代、昌和鈴木,江鈴汽車等八家廠商相繼宣布降低產品指導價格,涉及車型包括花冠、威馳、威姿、威樂、QQ、風云、馬自達6、羚羊、特拉卡、北斗星、全順商務車等11款車型。9大廠商14款車型的抱團跳水也為持幣待購中的國內消費者獻上了一部精彩紛呈的車壇賀歲大片。
與2004年元旦東風悅達起亞千里馬、上海通用賽歐、長安鈴木羚羊同時推出新款或宣布降價相比,2005年多家廠商不約而同選擇元旦作為反攻日有著更為深遠的含義。首要目的是搶占制高點,從2004年的經驗判斷,率先挑起三次降價大潮的東風悅達起亞、上海通用、北京現代都通過促銷取得了良好市場反響,而其后跟進的南京菲亞特、南北大眾、東風雪鐵龍的放血割肉最終往往都打了水漂;第二是每年春節前都會出現購車小高峰,眾多廠商冀望于通過大幅降價擊穿消費者心理底線,使得積蓄大半年之久的消費潛力在1~2月間充分釋放;第三是個別廠家為了完成年度銷售任務,在年末增加對經銷商的壓車力度;而資金鏈懸于一線的經銷商也迫切需要廠家降價激活市場,盡快回籠資金。
然而9大廠商在一周多的時間內抱團降價的結果恐怕也令當事廠家大跌眼鏡:元旦正值國內大部分新聞單位休假,對車市的關注程度顯著下降,而紛繁的降價信息混雜重疊,也造成單一降價信息的傳播力大大削弱;異常血腥的車市價格戰將不可避免地增加部分“理智型”消費者的持幣待購情緒,雖然絕大多數廠家都打出了2005年車價一步到位的旗號,但價格的決定性因素還是供求關系,一旦車市冰封遲遲不能解凍而價格戰激烈程度進一步加劇,對于汽車廠商而言,2005年的冬天或許將比2004年的冬天更加寒冷。
如果說2004年的春天是中國汽車業的拐點,那么2005年汽車全行業的大洗牌已經黑云壓城,而降價將是中國汽車業由大亂轉向大治過程中最好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