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系太平洋汽車網獨家稿件。版權為太平洋汽車網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文章系作者本人觀點,與太平洋汽車網無關。
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能像日本那樣,給與中國社會如此激烈深刻的戰爭重創。近代一百年的日本發展史是和中華民族的衰敗史和血淚史相連的。
對日本人的再認識是在十年前,讀沙林的《從宮本武藏到東條英機》,這篇載于1995年《中國青年報》的“對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和侵華史眾人談”對日本人做了深刻剖析。
文章分析到,日本是個善于模仿的民族,但他們往往沒有把一個體系中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拿出來,他們汲取的是他們民族中早已存在的思想愿望和目的相契合的那部分。他們學習西方,摒棄一切人文思想,僅學技術、軍隊體例和殖民侵略的行徑。
日本人對于儒家的學習也是這樣。在中國,“仁”凌駕于“忠”“孝”“勇”之上,是先決條件,如果統治者不仁,人民可以反抗。但是這顯然與日本天皇制不相容,因而,日本人引進儒家時,“仁”是被排除在倫理體系之外的。他們從不憐惜卑躬屈節懦弱可憐的人。
“日本人往往可以將別人的發明創造加以完善和發展,甚至做得更好,但卻缺乏自己創新的能力。這就使他們處在世界最前列時往往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等待再次出現領先者時,拼命趕上去,而自己永遠不能脫穎而出。”這是一位深諳日本人的汽車界人士的話。
對日本車的再認識是在最近這幾年。以前進口的只有一定級別官員才可乘坐的皇冠公爵王轎車,讓我覺得日本車好高級。后來看到滿地里跑的三菱越野車和日產皮卡等,讓我覺得日本車強悍結實。隨著本田豐田日產三菱等日本著名汽車公司爭先恐后紛紛與中國合資建廠生產銷售汽車,我們才逐漸了解到,日本車在國際市場上是以物美價廉的經濟型汽車著稱。
然而,這些所謂“經濟性好”的汽車合資國產后,銷售的價格并不便宜。盡管經過多年來國內汽車的惡性競爭,降價后的日本汽車仍然要比銷往歐洲的同類車型貴上10%--30% 甚至更多。難怪廣本的的門脅轟二在離任時說:“我在中國唯一的遺憾,就是把雅閣的價格定高了!”
耐人尋味的是,這款“被定價高了”的雅閣在上市之初,旋即引起了中國汽車史上的第一次加價風波,被人們以超出指導價3-5萬元的價格瘋狂搶購。而后,“加價售車”被各商家效仿,發揚光大至今仍然陰魂不散。
說日本人是模仿抄襲的老祖一點也不為過。不僅僅是文化,日本汽車其實就是靠模仿抄襲美國車發家。但是日本車商很快吸收消化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別是他們很快掌握了制造汽車發動機等核心技術。日本在短短幾十年躋身汽車強國,除了政策和體制的優勢之外,日本人的有所側重和嚴謹高效的學習精神讓人稱道。在岳健的《丑陋的日本人》中提到:日本人善于學習,有毅力,有心計。他們在經營管理上的周到讓人無可挑剔。日本人懂規則,并且善于利用規則,所以當豐田狀告吉利的時候,我們并不會感到突然和可笑。
我曾經就車論車,寫過一篇《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的議論文章,論述了日本車商進軍中國的策略問題。面對占得先機已經做強做大的歐美車商,日本車商按部就班,表現低調,卻出手不凡。他們總能找到擊破對方防線的套路,從而使自己慢慢滲透,在占有了更多市場份額的同時,也能獲得遠比對手更多的企業利潤。
比較歐洲車商造車更看重技術含量,日本車商以市場為導向的造車理念顯然更加實用,更容易得到市場的認可。
日本人比歐洲人更了解中國人。日本車商更注重在外型上配置上向中國的消費者妥協。對于象征豪華的電子設備真皮座椅等能讓消費者一眼看到的東西,日本人總是把它做得近乎完美。即便是威馳這樣的小車,豐田也要在幾年前給它安上導航,即便是頤達這樣的家庭用車,日產也要給它配上高級轎車才有的智能啟動鑰匙。
據說東風日產的大小車型最終沒有取消掉被人指責的桃木內飾,就是因為東風日產的高層中還有一位來自臺灣裕隆的副總。這位副總說大部分中國人骨子里還是喜歡這個花哨的東西的。事實上也是如此,東風日產的藍鳥等車型三番五次拉皮整容,每次總能讓一部分中國消費者感動的。
在每推出一款車型之前,日本車商都有很到位很全面的市場調查。比如在對待三廂車和兩廂車型的問題上,面對眾多批評,廣本當時“逆勢出牌”推出三廂飛度,F在看來,三廂飛度的市場表現足以讓廣本的決策者自豪。后來307率先以三廂上市也認可了廣本當初的正確決策。推出三廂 ,接著再推兩廂,向市場妥協,而不是像某些歐洲車商那樣一成不變的思路期待消費者向他們妥協,日本車商的節奏目前好像只有上海通用和部分韓國車商才能跟得上。
不僅如此,日本車商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成本優勢,這是他們挑起未來汽車價格大戰的殺手锏。這一優勢來源于其成熟的經營管理的質量控制體系,比如豐田模式,精益生產方式,也源于日本車奉行的實用主義思想。通過下面一段話,我們不難理解30多萬的天籟配備的竟然是4速自動變速器,我們也不難理解某些高級日本車在高速時與其車價并不匹配的操控表現。
豐田皇冠項目的首席設計師下村修之在談到東西方駕駛觀念時說:“西方人強調高速行駛的表現,而日本高速最高限速是180公里,日本高級車的造車理念就是在這個范圍內要做到高速穩定,低速舒適。” 言外之意,范圍之外的事情,不在他們考慮之列。
經濟耐用而又適可而止的實用主義態度,其實最終源于日本的本土資源短缺。日本政府因為認識到這一點,從才不斷強化汽車法規,制定出世界最嚴格的排放及噪聲標準。因此日本汽車普遍功率小,不像大功率的豪華大型美國車那么能喝油。
那為什么日本的汽車在中國為什么并不都省油?我想那可能是他們針對中國人的喜好對發動機車身等作了調教。而且在中國,他們并沒有讓他們的技術與世界同步,比如國產皇冠的發動機也并非是日本本土的那一款。
相比個性張揚的歐美車系,用中庸一詞表述日本汽車比較合適。車友們曠日持久的德日車系之爭,使我們看到的是兩種文化的沖突和兩種造車理念的碰撞。至于德系車和日系車孰優孰劣,我以為也不是一句話能解釋得了的。如果你想體味自由奔放的汽車激情,那么你選擇歐美車,因為畢竟他們是汽車的鼻祖,如果你追求安靜舒適風雨無阻的現代生活,你可以選擇日本汽車,因為它雖然個性并不突出,但它總可以于無聲處讓你滿足。
實際上,在生產國際化的前提下,歐美和日韓這兩個車系的差別正在縮小。福特馬自達、日產雷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國際化的合作讓我們無法抵制無法拒絕對方。而且,對是否以技術為導向造汽車,還是以市場為導向造汽車,歐日車系也并不是分得那么絕對,一些日本車的科技含量、豪華程度和操控及并不亞于歐美車。
由于沒有認真作過比較和數據調查,又缺乏汽車制造知識,所以我無法解答車皮厚薄是否會影響汽車安全的問題 。但是我以為這種爭執可以休矣。它讓我們將汽車的安全與否歸咎于汽車結構本身,而讓我們忽略了安全問題的關鍵---那就是駕駛者。沒有一個懂駕駛講規則駕駛員,再結實的汽車也是不安全的。
誰也不會否認日系車在中國未來車市的影響力,也許它就是未來民族品牌汽車發展的直接競爭對手。日系車有很多值得自主品牌汽車學習借鑒的地方,二者的發展也有許多共通之處。我想隨著國家汽車政策的傾斜和自主品牌汽車的努力經營,未來的中國車市會形成歐美、日韓和自主品牌三足鼎立的局面。大浪淘沙,洗盡鉛華,未來的中國車市多彩多姿,或個性,或中庸、或充滿朝氣,一個都不能少,這也是我們挑剔的消費者所期待的。
編輯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