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洶涌老車當道
如果說,10年前,桑塔納是中國車市的標桿;5年前,捷達是車市的標桿車型;1年前,伊蘭特、雅閣在各自市場上保持領先;那么,在2005年誰又是中國車市的領頭羊呢?
翻開2005年前11個月的歷程,不用細數就已經有30款以上的全新車型,這是歷年來推出新車最多的一年。如此眾多的新車,也讓中國車市的產品格局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原來衡量一輛新車優(yōu)劣貴賤的參照系被徹底打破,市場的熱點早已從“老三樣”發(fā)展到“精三樣”、“超精三樣”,捷達、寶來這些原本的車市精英再也不可能成為參照系,產品新老更替的速度讓上市一年多的車型都提前進入“老齡化”。
皇冠
不過,與洶涌的新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市場上的銷量冠軍卻是老車型。有著19年歷史的夏利成為了今年車市的最大贏家,賣出了17萬輛之多,而上市已經3年的雅閣也蟬聯了18個月的中高檔轎車銷量冠軍。
老車型在新車面前失去了賣點和媒體關注,但卻保住了市場。中國汽車也在媒體熱點和市場熱點的交錯中走過了“混亂的”2005年。這一年,車市上沒有一枝獨秀、“叫好又叫座”的標桿,但卻越發(fā)走向了成熟。
新車:“保鮮期”越來越短
2005年對于新車的最大考驗是———新車的“保鮮期”越來越短。新車上市初期一定會火一段時間,這個原本的新車定律被2005年的車市無情地擊碎,很多新車上市伊始,便被直接打入冷宮。
在2005年林林總總的新車中,覆蓋的范圍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其中,既有雪佛蘭AVEO這樣的緊湊型轎車,也有新奧迪A6、奔馳E280那樣的豪華轎車,既包括奇瑞瑞虎、哈弗這樣的自主品牌小SUV,也有新奧德賽、陸尊等MPV。可以說,除了5萬元以下轎車這個“微利市場”,全新車型的影子無處不在。但真正在市場上站穩(wěn)腳跟的還是那幾個大企業(yè)生產的那幾款大品牌汽車。
如果按照季節(jié),把2005年的新車推出分成四幕劇,那么,這四場戲的主角應該分別是新皇冠、雨燕、騏達和銳志。前者的作用在于讓被奧迪A6壟斷了5年的中國高檔轎車市場有了進步發(fā)展,價格也有所松動。而騏達和銳志的意義是為同等級車樹立一個榜樣。至于雨燕,它雖然不是市場的熱點,但是這款外表有著MINI風格的小車,卻從技術角度促進了國產兩廂緊湊型轎車的發(fā)展。市場:15萬到20萬區(qū)間新車空白。
雨燕
選擇這4款車,還因為它們所處的市場空間恰恰是市場上最為活躍的細分市場。雨燕在6萬到10萬元、騏達為12萬到16萬、銳志是21萬到30萬,而新皇冠則是30萬以上。在這4大類市場上,新車的集中度是比較高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AVEO樂騁
在6萬到10萬的市場,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雪佛蘭品牌的興起。上海通用不僅把別克賽歐打造成為雪佛蘭新賽歐,而且還推出了脫胎于大宇的雪佛蘭AVEO的系列車型。可以預計,隨著“大宇車型+雪佛蘭品牌+上海通用營銷制造”這樣強勢組合的介入,將使得這個細分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而在TIIDA騏達和頤達所處的A級車市場,同樣是新車不斷。除了有著日、法兩國血統(tǒng)的TIIDA之外,重量級的新車還有福特福克斯、起亞賽拉圖。這個價位,購車的主體大部分是都市的家庭。他們對于車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既要節(jié)能環(huán)保,又得安全可靠;既要外形時尚,又得駕駛方便靈活,因此,這個價位的競爭一直都非常激烈,可以說,TIIDA和福克斯的出現,讓這個價位的車型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銳志主打的是中高檔轎車。在這個市場,目前賣得最好的是連續(xù)18個月銷量冠軍的雅閣,但是,銳志的出現有望打破這個市場的格局。目前,以后驅為賣點的銳志和明年才能上市的凱美瑞(新佳美)已經有了狼來了的感覺。在其促動之下,福特蒙迪歐的價格一降再降,帕薩特和馬自達6也推出了新款。
高檔轎車市場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除了今年賣出了2.3萬輛的新皇冠外,還有新奧迪A6、新A4、寶馬新3系、奔馳E280等多款新車。這些車在提高國產車技術含金量的同時,還拉低了國產高檔車的價格。
相對來說,今年新車的空白點在5萬元以下和15萬到20萬兩個區(qū)間。5萬元以下缺乏新車是個老話題,而15萬到20萬元,今年除了雪佛蘭景程之外,就沒有什么新車。而爭奪這個市場的大多是原本20萬元以上的車型價格下探到這個空間。不過,明年,這個細分市場將會有新寶來、新思域等一大批新車。種類:SUV的過度與小排量車的短缺
在今年新車推出的類別上,雖然比較豐富,但受市場所限,仍然存在很多的不均衡。
奇瑞瑞虎
今年以來,市場下滑最快的當屬SUV市場,這使得北京現代途勝、奇瑞瑞虎、哈弗等有點生不逢時。另外,在高端SUV市場,凱迪拉克SRX、林肯領航者等也集中上市。
而在今年市場火爆的小排量車市場則新車較少,特別是5萬元以下。還是夏利、吉利、QQ等老面孔,缺乏全新的車型。不過企業(yè)也有難處,如果生產技術先進的小型車,價格是必要到七八萬元以上,而消費者又不一定認可這個價格,合資企業(yè)也難以控制成本。而消費者認可的價格,又難以有新技術。因此,5萬元以下的小排量車,將會是一個新車的空白。技術:環(huán)保和制造技術進步明顯
從技術角度來說,今年的新車主要反映在兩方面的進步。一是,環(huán)保節(jié)能技術越來越受重視;二是,國產車,特別是自主品牌的轎車,制造裝備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
由于油價上漲因素的促動,環(huán)保、節(jié)能的車成為了熱點。最為顯著的是,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車等等成為了貫穿全年的話題。同時,一些傳統(tǒng)的汽油轎車也把省油作為了賣點,例如TIIDA、夏利等等。
另外,民族品牌轎車今年給了消費者一個新的形象。盡管還有各種各樣的不足,但是,奇瑞、比亞迪、吉利等車的做工質量還是有了很大進步。這個制造水平的提高,也給民族品牌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