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前,每年新車投放的數目屈指可數。2001年,中國的乘用車市場出現了新產品大批量上市的喜人局面。如果像媒體描述的那樣,2001年被稱為"新車元年"的話,那么,2001年~2005年就是中國新車的"一五"。這期間,新車投放數量一年比一年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20家主流整車生產企業共推出新產品近300種,除去100余種"小改款"、"紀念版"等車型,真正算得上新產品的也不下140種。
新車頻繁亮相極大地活躍了市場,消費者的熱情被最大限度地激發。以往只能眼巴巴看著電影里國外馬路上的新車流口水,買不到也買不起。現在不同了,跨國公司悉數送貨上門,中國的市場開放了,仿佛一夜之間與國際接軌了!
廠家的全球同步上市甚至是全球首發等概念的炒作,媒體眾多版本的年度車型的推出,商家花樣翻新的促銷活動,讓消費者在興奮之余又有點找不著北了。哪個車最好?哪個車最適合我?選擇越多,越是無所適從。以至于出現了凡是新車就暴搶,凡是老車就不問的消費趨向,使得好多新車的旺銷壽命縮短到一兩年,好多國際上的明星車型在中國遭遇滑鐵盧。
是因為中國的新車太多了嗎?其實中國每年引進的新車僅為世界的一小部分。是因為中國的消費者不懂車嗎?消費者應該沒有錯的時候。倒是廠家和商家也許真的不太懂中國的消費者,不太懂中國汽車市場的中國特色。不同的車在市場上不同的命運就是最好的證明。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從2001年到2005年,獲得過年度車型大獎的并沒有悉數成功,同樣,落選的也并沒有全部沉默。
QQ從誕生起就遭受風言風語,但是其銷量讓人不敢小覷;
蒙迪歐曾獲得某著名媒體的"年度車型"大獎,結果卻在不斷降價的同時不斷遠離主流市場;
瑞風雖沒有響當當的概念可以炒作,但其銷量和行業排名卻一直在強勁攀升;
西耶那上市之初有人形容"別人再沒法活了",但是累計下來又賣了多少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