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兒之三
消費信貸嚴重萎縮
汽車消費信貸無疑是拉動汽車消費的一個重要手段。
6月18日,在北京豐益橋西側一家汽車交易市場里,西城區法院對車貸糾紛案件中查扣的140余輛欠貸車進行拍賣,涉案標的總金額超過了1600萬元。這是今年北京市最大一批“老賴車”專場拍賣活動。
西城法院執行法官對記者說,促成“老賴車”的現象主要有幾種情況:一是“背車族”無力還貸。有許多遠郊區縣農民為了掙得幾百上千元的酬勞,以自己的名義幫人買車,一旦實際買車人停止還貸,這些農民根本無力償還,且要負法律責任。此次被執行人當中,53人來自懷柔等遠郊區縣。二是經銷商惡意騙貸。購車者本來購買的是中檔車,經銷商卻以其他高價車的名義向銀行貸款,騙取差額。三是銀行忽視對借款人的資信審查。有些銀行委托經銷商開展車貸業務,辦理全部手續,忽略了對購車人信用的核實。
據統計,目前在美國,通過信貸買車的比例為92%,英國為80%,日本為44%。而我國私人轎車貸款購車的比重反倒越來越萎縮,由40%逐漸降為10%左右。有資料顯示:截至2004年10月,全國汽車貸款已經到了1833億元,其中整個汽車貸款壞賬1000億元,占車貸的54%,并且這1000億元的汽車不良貸款只統計了銀行部門的,不包括汽車金融公司的數據。而在歐洲市場,這個數據在0.5%左右。
坎兒之四
二手車市發育不良
也許有人沒有意識到,加快汽車更新周期,拉動汽車消費的重要環節是二手車市場的大發展。但由于缺少相應的規范,我國的二手車市場一直發育不良。在國外成熟的汽車市場中,一般二手車交易量約占到整個汽車交易量的70%左右。有關資料表明,在西方成熟的汽車市場上,汽車報廢周期平均為8-12年,而汽車更新周期平均不到4年,可見二手車市場有相當的空間可回旋。
我國二手車買賣交易市場僅有十余年的成長發展史,可以說還處于起步階段。二手車市場交易量占新車銷售量的比例還很小。我國每年新車需求約為160萬輛,其中純新增車輛就有100多萬輛,二手車年銷售利潤僅為汽車市場交易總利潤的5%,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十分明顯。
分析人士指出,當二手車交易已經完全像新車交易一樣,被納入到規范的品牌化管理軌道中時,其規范透明的交易模式無疑將引發用戶投入二手車交易的熱情。在更有利的政策引導下,將會有更多的汽車廠家參與到二手車經營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