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車市發生了這樣一種奇特的現象:商家營銷手段不僅僅是眾多車型集體瘋狂降價,不僅僅是各個廠家的限產穩定價格,新車等上幾個月才能提車……而是千奇百態的促銷:有把保養保修期翻倍的、有購車請你看暑期大片的、有免費檢測的……這些營銷模式是否真能吸引消費者呢?商家的背后利潤有多大空間呢?為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怪現象1
買車請你看暑期大片
想買車?好,請你看大片!據記者了解,一家車企將在北京等五大城市舉辦“電影鑒賞之旅”活動,消費者凡蒞臨北京等五大城市的汽車品牌授權銷售服務中心,只要交納預付金的準車主,都可以在當地最好的五星級影院中享受暑期大片,其中包括《碟中諜3》、《侏羅紀公園4》、《加勒比海盜-2》、《夜宴》等最新電影。
背后
買車與周邊行業聯姻是無奈
電影是時尚娛樂活動,而買車則是實實在在的市場行為,與其說電影與汽車的組合是高雅的運動,不如說是車商面對殘酷競爭的急于求變的真實寫照。
怪現象2
買車免費給你增加保養
在降價逐漸被消費者冷落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在服務上做文章,而從保養維修上下手無疑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一些車企采取了贈送保養的方法來吸引消費者,比如凡是購買某品牌汽車的用戶,將獲延長保修服務的優惠。
而另外一家車企也推出夏季免費檢測活動,只要消費者捐贈適合15歲以下青少年閱讀的書籍及課本一公斤,并由捐贈希望小學或貧困地區的青少年使用,即可享受夏季空調系統的12項免費檢測,包括檢測制冷劑是否充足、檢查壓縮機是否工作正常、檢測空調系統冷媒管路是否泄漏等。無獨有偶,除了多年來保持的承諾缸體、缸蓋、曲軸、連桿等發動機四大部件20萬公里保修外,還有在全國推出超長保修承諾的等等,真是五花八門。
背后
保養是經銷商利潤的命根子
經過一輪降價后,車市價格趨于穩定,不太可能出現較大變動,汽車廠商競爭的焦點也將轉向品質和服務的競爭。有購車意愿的消費者在出手時除了考慮購車成本外更要關注車輛的售后服務。
曾有多家不同品牌的經銷商告訴記者,現在每年收入的5成以上來自于維修保養,因此,增加了幾萬公里的免費保養和免費檢測對經銷上來說可是很大損失,但從長遠來看,只要買了車今后還是要來經銷商這里做保養,只不過這筆錢要多等幾萬公里才能賺到。
怪現象3
超級團購開始走多品牌路線
團購其實并不算是車市的新鮮事,但今年的團購出現了多品牌、多商家的大會戰趨勢。
記者從一家專業汽車網了解到,從本月起,多家汽車4S經銷商將聯合網絡平臺推出今年下半年度“大型網友團購月”活動,組成強大的團購軍團,每周組織一個獨家品牌團購。參加團購的經銷商將提供一個“絕對心動的超低團購價格”。
背后
如此團購沖擊購車價格底線
如此大規模、多品牌的團購對于消費者而言肯定是個好事情,但薄利多銷必定使商家讓利,從而沖擊購車的價格底線,會使更多的人放棄常規的銷售渠道購車,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銷售,畢竟團購不是長久之計。
怪現象4
新車開進商場不惜重金
據統計,今年有超過5家以上的汽車廠家和品牌在一些大型購物中心舉辦新車展示,而每次大約3天的場地租金就高達15萬元,如此破費的營銷可以看出商家正在絞盡腦汁吸引消費者。
背后
商家面對巨大的銷售壓力
如此煞費苦心的營銷戰術如果真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那新車銷售的利潤也會馬上流進商家的腰包,這種不惜成本的事只有面對巨大銷售壓力的汽車人才能想得出來。
想到就說
汽車營銷還是換個角度吧
做汽車市場營銷的人不少,但能闖出大事業、大財富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如果汽車價格老是不降,消費者就會等著它降;如果汽車老是降價,消費者就會更加揣著自己的錢不放,有時消費者是買漲不買落的。面對這樣的消費者,車企們又開始絞盡腦汁了。盡管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然而,從營銷手段或技術來講,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還是坐等上門式營銷。汽車市場上缺乏有經驗有功底的營銷策劃高手,更沒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成功案例。
其實,成功的營銷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決于能力,而取決于你是否愿意換個角度來看你所熟悉的事物。據報載,證券營業部前賣報的老太太根據報紙銷售的多寡,來決定投資的進出,結果成功了。這是一個角度;網絡高手通過網絡傳播“天仙妹妹”,結果紅遍大江南北,這也是一個角度。比老太太有文化的人多得是,但老太太因為一個角度投資成功了;比網絡高手有才華的人多得是,但網絡高手因為一個角度而紅了。
這些告訴我們:簡單的不意味著是低級的,傳統的不意味著是落后的,平常的不意味著是無用的。成功的營銷也從來不是偶然的、不費心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