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型設計·決定終身的一見鐘情
透過外型看汽車發展史
一開始的汽車外型來源于馬車,馬車即為簡單的底盤,套上一個箱子,人就坐在箱子里面。然后,隨著汽車功能鍵的發展,車燈、冷卻裝置等等,車身外型出現一些 功能性的變化。
但在汽車誕生的前三十年,車身的發展一直都圍繞著功能型發展,逐步出現了擋風玻璃,發動機倉、車輪罩,行李箱等等的,具有明確功能性的車身部件。
大概在1930年代的時候,空氣動力學加入到車身造型的考慮當中,開始出現流線型的設計。在這個過程中,汽車的造型設計,除了功能性以外,裝飾性主要來源于一些顯示豪華身份的裝置。直到1950年代,才開始追求造型風格的車身設計出現。從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相繼出現了,船型車、魚型車等鮮明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造型風格。一些汽車上面的部分,例如格柵、翼子板、車燈等外表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直到1970年代,基本就演變成我們現代所看到汽車的基本格式,也就是整體式金屬車身、明確的功能艙。再在上面加上適度的裝飾性設計。
今天我們看到的汽車造型設計,基本上都遵循車子的工程基礎、包括底盤、空間、發動機的形式等等,在這個基礎上,力圖在車身設計基礎上,體現出自己品牌的風格。
空氣動力學、空間和功能、品牌風格可以說是今天的汽車造型設計的最重要的主題。
汽車新時代細節關懷
細節23
空間設計保證舒適
本次酷派全新改款,耗資212萬美金,歷時28個月。
酷派的產品設計理念是 要提供給消費者一種駕馭自由、放飛自我的感受,新款酷派更加深刻地 貫徹了這一設計理念,同時 通過內部空間最大化確保了轎車般的舒適性。
細節24
外部設計更顯沖擊波
全新改款的酷派 在車型前部、側面、尾部、輪轂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使它看起來 更具運動沖擊性。
充分體現空氣動力學的有效性和 技術先進性的 新款酷派,秉承了時尚、個性、多功能性的風格,使其擁有簡潔而又 與眾不同的 跑車外形。
細節25
外觀的11大重大改進
通過前大燈、前通風孔、后尾燈、輪轂等共11個外觀方面的重大改進,大幅提升全新改款酷派的跑車風格。
細節26
造型流行行車身風格顯著
樂風的造型流暢、豐滿,與其他小型三廂車相比,顯得更為扎實、渾厚,給人感覺就像一部更大級別的家用轎車。
細節27
空間方面講求實用主義
樂風車長4310mm、寬1690mm、高1507mm,加之同級車中領先的2480mm軸距,使得樂風的內部空間和其外形一樣,更大、更寬敞。
細節28
時尚而不張揚
Wagon外型成熟而美觀,充滿魅力。特別是后部造型顯得飽滿有力。曲線圓潤的尾部、大面積的后風窗、大型精致的高位擾流板都與整車協調統一,在降低風阻的同時,又具有極佳的視覺沖擊力,整個后部給人一種扎實感和行駛的穩定感。同時由于后部空間增加,導致整車重心后移了5%,前負荷降低30多公斤,后負荷增加50多公斤,前后負荷達到57:43,趨近于50對50的比例,因此操控性能提高,且具有蓄勢待發的特點。Wagon吸納了Mazda6轎跑車的時尚動感元素,但同時又不張揚,既可以用于商務精英開展新型的社交活動,又可以滿足現代家庭的休閑生活。
細節29
第一眼看去難以定位
外觀車型特色。哈弗CUV融合了轎車、SUV和MPV的優點,其特有的時尚外觀和內部空間寬大多變結構,在眾多SUV當中出類拔萃,使人第一眼看上去難以定位是一款什么車型。而正是這種時尚流行的“混合全能”引熱了人們對都市休閑車的熱情。
細節30
色澤工藝杜絕灰塵
焊裝好的車身在巨大的傳動鏈上自行送到涂裝車間,完全是自動控制。在穿上防塵服、經過風室除塵之后,記者才被允許進入涂裝車間采訪。張經理解釋說,哪怕一粒小小的灰塵,也會對車身涂層的色澤、光潔度等產生影響,所以這里完全是全封閉的無塵化作業。
電泳線配備了美國和日本的分離器,而噴漆線引進的則是美國、法國上最先進的噴漆設備。據技術人員介紹:“這種設備可使哈弗涂層質量達到高級轎車的水平,確保其耐蝕性和使用壽命。這一點,一般企業是做不到的”。
細節31
賽拉圖的重心后移設計
賽拉圖仍然延續了較長引擎蓋、C柱和駕駛艙整體比較靠后、車尾較短的類似兩廂半的設計。這種設計的優點可絕不止視覺上看起來的動感,更是能夠將整車的重心后移。
細節32
凱越HRV杏眼的神采魅力
別克凱越HRV的造型還是很招人喜歡的。雙色杏眼前大燈俏皮可愛,三維炮筒尾燈光芒幻化,三維別克車標配合鱗片式浮雕感隔柵使車頭顯得立體感十足。
外型設計經典回顧
細節33
蒸汽機車
1766年 英國發明家瓦特改進了蒸汽機,拉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幕。隨后第3年,第一輛蒸汽機驅動的汽車在法國誕生。1886年1月29日,德國曼海姆專利局批準卡爾·本茨為其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三輪汽車申請的專利,這一天被大多數人稱為現代汽車誕生日。此后,德國人哥德利普·戴姆勒制成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
當然,法國人潘赫德和萊瓦索爾采用發動機前置、后輪驅動的結構型式,并設計了專用底盤。這一結構奠定了汽車傳動的基本型式,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被全世界廣泛仿效。
細節34
全金屬車身
1896年亨利·福特研制成功2缸4輪汽車。此后,美國人將油燈用于汽車照明。
20世紀初,全金屬車身問世,德國人保時捷研制出帶曲面擋風板的汽車、奔馳公司以鋼材代替木材制作車架、傾斜式圓形方向盤首次在德國使用、帶彈簧的保險杠問世。種種設計性的突破各有千秋。
細節35
福特T型車
福特“T”型車問世,流線型車身概念誕生。1913年四門轎車問世、曲面風擋玻璃和傾斜式擋風玻璃相繼流行,汽車前大燈被置于擋泥板上。停車燈、尾燈開始逐漸安裝。
1934年,克萊斯勒“氣流”牌客車問世,該車率先采用了流線型車身,屬于甲殼蟲車身的一類。
細節36
船型車
1940年封閉式汽車前大燈、曲面擋風玻璃和無內胎式輪胎問世。奔馳轎車也首次裝用電動車窗。1949年福特公司推出V8船型轎車。
細節37
魚型汽車
1952年美國通用公司推出“別克”牌小轎車,該車成為魚型車身的代表。
三年后,福特“雷鳥”牌兩座位汽車問世,這是最能代表美國個人用車的第一種車型。
此后,楔型汽車問世再次重塑了一種全新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