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2:操作不當
解密:在汽車改裝過程中,一些操作工安裝排線不規范,造成汽車電路、內飾件損壞,破壞行車電腦、車內電器,有時甚至導致安全氣囊彈不出,或是電線短路起火。
案例:向先生的新車沒有配備倒車雷達,于是他到一家價格相當誘人的美容店加裝。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發現,行車電腦不顯示行駛信息,結果到4S店檢查,原來是加裝倒車雷達時操作不規范致使線路發生短路。
對策:不要貪圖價格便宜,找正規車行,切勿找路邊店。
陷阱3:高價打蠟
解密:正規汽車裝飾美容的利潤一般在10%-15%,而一些街邊小店的利潤能達到100%以上。消費者多為剛剛購置第一輛車的私家車主,往往經驗不足,巨大的利潤更使得這一行業良莠不齊,黑幕重重。
案例:楊小姐在一家洗車場洗車時順便做了一次打蠟美容,店主聲稱美容蠟是進口產品,要價200元。看到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自己也搞不懂,就認了。后來在城南一高檔會員洗車場打蠟,標價最高的進口產品也僅130元,至此感嘆:“陷阱無處不在啊”
對策:現在一般都有會員制的美容洗車場,在這些地方做汽車美容質量有保障。
◆保養維修
陷阱1:小題大做
騙術:很多修車廠最常見的欺騙伎倆就是小題大做,夸大故障,修車的時候,故意將毛病說得很嚴重,以此讓消費者多花冤枉錢。
此外,電瓶、輪胎等部件都可以翻新,成為維修廠的又一個財源。
案例 :一位消費者因為火花塞的問題到汽修廠修理,汽修廠一位老技師在觀察了汽車排氣管后,竟稱這輛車一定要來個中修,活塞環和氣門都一定要換,要2000多元。
對策:最好是找特約維修廠修理。
陷阱2: 以次充好
騙術:汽車配件數以萬計,其中質量參差不齊。由于零配件質量不同,生產廠家不同,價格往往相差數倍,而汽修廠為了多賺錢,次充好、以假當真、甚至偷梁換柱的情況時有發生。
案例:去年12月,張先生發現自己的汽車排氣管有問題,常常噴出大量白霧,修理人員稱,排氣管有點變形,建議更換一根。不料更換后沒幾天,老毛病又出現了。周先生換了家維修店,才發現上次給他換的竟是另一種檔次較低的零配件。
對策:記住自己的修車記錄,同樣的毛病如果維修后使用的周期不一樣,就說明上次更換的零部件質量可能不過關。
陷阱3: 拖延時間
騙術:由于汽修工是按工時費計算收入的,因此有一些汽車修理廠千方百計地多磨工時,就成了汽修工“油水”的來源。一輛車本來只是小毛病,修理工一兩個工時就可以修復,但修理廠家會想方設法,多找出車上的毛病。
案例:車主林先生告訴記者,有一次他為了調整車子的避震器,看看修理工動手還不到1小時,付帳時卻被告知要算4個工時;更換機濾、機油,明明只花了30多分鐘,算錢時卻成了3個工時。
對策:在車子出現故障時,應當選擇正規的4S維修廠家,才能在備件、技術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