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舊車置換 您可知“貓膩”幾何?
置換價格為何也低
張先生最近準備換車,當務之急是處置現在的捷達。為了能省去很多賣車的麻煩,張先生選擇了店內置換。張先生認為,4S店店大服務好,應該比較誠信,但是隨后發生的事情讓他對店內置換有了新的“認識”。
張先生的捷達CIX是2002年12月份的車,行駛13萬多公里,按照4S店的估價,這輛車收購價格為3.8萬元。由于對行情也不是很了解,張先生認為這個價格可以接受。但隨后店內不斷催問過戶讓他感到有些蹊蹺,最終在詢問了二手車專業人士后得知,他這輛車的實際市場價格在4.4萬元左右。
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價差呢?原來,4S店的二手車置換也是依托二手車經紀公司,如果店內有置換客戶,業務人員會電話通知二手車經紀人到店看車,然后進行估價。也就是說,張先生這輛車看似在店內置換,其實和把車賣給經紀公司沒有什么兩樣,價格低是理所當然了。
店內置換“傳車”問題嚴重
實際上,各個汽車品牌幾乎都有品牌二手車業務,但為什么還仍然依托市場內的二手車經紀公司呢?
在品牌二手車業務開展的初期,很多4S店都是自己收車自己賣,但很快4S店管理者發現,店內收車越來越難,其一是業務人員不熟悉二手車業務,很難給置換舊車一個合理的價格,造成置換業務推進難;其二是很多業務人員私下把車賣給二手車經紀人,從中獲利。
經過無數次的曲折,目前4S店公開把車賣給二手車經紀公司,所得利潤直接成為店內置換利潤的一部分。
目前,大部分4S店置換業務幾乎全部采用這種操作方式,僅本品牌的二手車由店內直接收購,這種置換方式的出現導致置換業務目前仍然無法擺脫二手車市場,從而制約了品牌二手車業務的發展。
品牌二手車為何成長艱難
其實,除了企業品牌二手車之外,目前一些投資性的品牌二手車也會遇到這種問題的制約。一位企業老板對記者表示:“我們店的業務人員和車主談收購的時候,一般店外都會有二手車販子向店內招手,圈里的人都明白,只要把車主從店內放出來,業務人員就能有2000元左右獲利,相對于談成收購后店里給的三五百元提成,2000元的不當獲利讓店內的收購業務根本無法開展。”
很多致力于品牌二手車業務的公司最終都發現,通過規模擴大利潤的想法很不現實,最終由于管理成本高而無法在市場長大。一家公司的老板說:“我都快安裝攝像頭對業務人員監控了,但還是無法杜絕業務人員私下‘傳車’。”所謂的“傳車”,就是業務人員把本應公司收購的二手車轉給其他公司,從中獲得私利。
目前看來,在店內二手車業務還不規范的時期,車主可以在了解相關的行情之后通過多種渠道處置自己的二手車,比如拍賣、寄賣、直接把車賣給經紀公司,或者把車賣給自己的朋友,這樣即使吃虧也不會有上當的感覺。(來源:新浪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