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者責任險:賠付咋就這么難?
[
04-11-8 17:38
] 太平洋汽車網
但是,國家至今沒有出臺“強制三者險”保險內容和賠付辦法的規定。目前只能以強制購買保險公司“商業三者險”的形式,來暫時起到“強制三者險”的作用,兩者并不是一回事。
“商業三者險”即商業第三者責任險,指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合格駕駛員在使用保險車輛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傷亡或財產的直接損毀,依法應當由被保險人支付的賠償金額、保險人依照保險合同的規定給予賠償。但因事故產生的善后費用,保險人不予承擔。
“新交法所規定的‘強制三者險’,其賠償范圍比‘商業三者險’要廣得多。”杭州一家保險公司的車險負責人出示了一張兩者的責任對照表。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強制三者險”處于賠付最前沿,但凡發生交通事故,只要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即便是投保人無責,保險公司都要先行賠付,超過限額部分再由相關人員承擔;而“商業三者險”則是“有責賠付”,只在投保人有責任時才賠付。
駕駛員遭遇理賠難
杭州一家知名保險公司車險部業務員說,今年“五一”前后,公司都只有一種“三者險”,即“商業三者險”,其賠付方式也依舊是按責賠付。她很肯定地說:保險公司不可能“無責賠付”。其他保險公司也都是“有責賠付”。如果保險公司不執行新交法的“無責賠付”,那么在新交法下,投保人的利益自然得不到合理保障,駕駛人的賠付風險相當大。
新交法實施后,駕駛人普遍面臨理賠難。四個多月來,機動車沒有責任而依據新交法規定應由“強制三者險”賠付的情況已出現不少,理賠的單子卻壓在保險公司里無法兌現。
因此,一些專業人士擔心,機動車駕駛員在肇事后逃逸的現象可能會因此增多。“個體機動車駕駛員闖禍后,考慮到保險公司只能部分賠付,那么他就可能會選擇逃逸,以逃避因此造成的巨額負擔。”
一位有著20多年駕齡的私家車主說:“這么高的賠償金,如果保險公司不承擔大部分,我就是傾家蕩產也還不起。”
投保20萬以上較穩妥
面對此類賠付難題,惟一的辦法就是增加第三者責任險的賠償限額。最近,一些原先保額較低的車主,已經紛紛將保額提高到20萬元以上。
根據新交法的規定,賠償標準分醫療費用、誤工費用、看護費用和死亡賠償等。賠償金額按照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20倍來計算,同時還要支付搶救死者生前的治療費、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親友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由于城市居民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高于農村,因此,城市居民的死亡賠償金額一般要高于農村居民,大城市的賠償金額要比中、小城市高。在全國,深圳的賠償金額最高,達到478118.4元,加上其他費用可能超過60萬元;賠償金額最低的是山東的農村居民,為21910元。
光死亡賠償金一項,按照浙江地區城鎮居民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13180余元,賠償金額將達到263600元;如果家里有小孩、老人需要生活補償,數目還要遠遠增加;比如,這三筆費用以最高額計算,上海市高達近百萬元。
綜合以上因素,浙江的私家車司機至少要買20-50萬元的商業第三者責任險,才能盡量避免交通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
新聞鏈接
第三者責任險
機動車車主如果投保了第三者責任險,發生交通事故后,又無力為傷者提供治療或者善后處理,就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
第三者責任險的每次事故最高賠償限額分為:5萬元、10萬元、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100萬元以上。被保險人可以自愿選擇投保。
在德國,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險屬于法定保險,沒有購買第三者責任險的車輛不能上路行駛。所有購買第三者責任險的車輛在車前窗都會貼上一個醒目的標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