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定費率方面,我們以往沒有充分考慮國情,上過‘國外經驗’的當。”人保精算師陳東輝說,2003年公司在確定家庭自用車險費率時,參照了國外的數據。“一年下來,發現咱們的出險率比人家高得多,很多年輕人,買車頭一年出險20多次!”
人保的精打細算還基于這樣令人憂心的數據:今年1至9月份,該公司已處理賠款案4490萬件,尚有160萬件正在處理中,案件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8%!目前全行業的車險的賠率是112%!車險事故率的不斷提高,也逼著保險公司更加科學地厘定費率!
還需更上層樓
在人保新車險中,有一條信息頗引人注目———“將車輛違章記錄與費率水平掛鉤。”業內人士評價說,這是通過價格杠桿減少交通違章,更積極地調動駕駛人的安全行車意識,具有積極的社會效應。
但據了解,目前在國內只有上海市實現了交通管理和保險公司共享車輛信息,在各地交管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人保什么時候能實現這個“掛鉤?”
賈海茂介紹說,保險業將先致力于內部的車輛信息匯總,再與公安部門對接。年內,幾個大城市的試點有望實現“掛鉤”。至于其他地方,則以地、市為單位,哪兒信息共享了,就在哪里先“掛”。在全國范圍內實行這一制度,還需假以時日。
的確,車險費率改革,很多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必須日積月累、腳踏實地。
專家指出,人保新版車損險的費率,只是基于過去一年多的經營數據進行精算的,要使之更準確地反映風險,更科學地指導產品創新,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保險公司的數據積累和精算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此外,這次車損險費率改革只是車險改革的開始,盜搶險及各種附加險也同樣期待“差異化”。除了城里人的“小汽車”,隨著經濟的發展,特殊行業的特種車,鄉鎮、農村居民常用的三輪車、拖拉機等也需風險保障。這些車的風險狀況與普通汽車差別很大,用途各異,風險系數較高,需要對保戶來說更實惠、對保險公司來說更安全的費率。
加之,根據入世承諾,到今年底,國內財險市場保護期全部結束,如果中資公司不能以多元化的產品、差異化的費率、精細化的管理參與市場競爭,那將面臨“洋同行”的猛烈沖擊!車險費率市場化,還得加把勁兒。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