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襲南北!雪天實用配置談原創(chuàng)
編輯按:今年的冬天特別早,才11月,北方已經(jīng)暴雪成災。而一向溫暖的南方似乎也不能幸免,目前也開始了雨雪交加。和天氣相反的是,最近車市卻開始異常活躍了起來。其實答案很簡單,那些持幣待購的人們,終于忍不住在寒流的襲擊下,為溫暖舒適的出行買下了一份大單。天氣寒冷,很多選車時候特別注意那些對抗寒冷的實用配置。到底那些配置是不是真的能夠讓我們更溫暖更舒適更安全,還是先做一個詳細分析再說。
一、ESP和ASR
名詞解釋:ESP全稱是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包含ABS及ASR,是這兩種系統(tǒng)功能上的延伸。因此,ESP稱得上是當前汽車防滑裝置的最高級形式。ESP系統(tǒng)由控制單元及轉向傳感器(監(jiān)測方向盤的轉向角度)、車輪傳感器(監(jiān)測各個車輪的速度轉動)、側滑傳感器(監(jiān)測車體繞垂直軸線轉動的狀態(tài))、橫向加速度傳感器(監(jiān)測汽車轉彎時的離心力)等組成。控制單元通過這些傳感器的信號對車輛的運行狀態(tài)進行判斷,進而發(fā)出控制指令。
有ESP與只有ABS及ASR的汽車,它們之間的差別在于ABS及ASR只能被動地作出反應,而ESP則能夠探測和分析車況并糾正駕駛的錯誤,防患于未然。ESP對過度轉向或不足轉向特別敏感,例如汽車在路滑時左拐過度轉向(轉彎太急)時會產(chǎn)生向右側甩尾,傳感器感覺到滑動就會迅速制動右前輪使其恢復附著力,產(chǎn)生一種相反的轉矩而使汽車保持在原來的車道上。
奇瑞A3全系車型裝備ESP
從上面這些解釋我們可以知道,ESP是一種保持車身穩(wěn)定電子功能。因為防側滑能力出色,它在雨雪天的作用是最為明顯的。因此它也是雪天行車第一安全保障。在一些積雪比較深,或者結冰的路面,沒有ESP功能,那么車輛的駕駛安全就成了很大問題。所以對于天氣不佳或者是路面濕滑,ESP是必不可少的。以前的一個錯誤認識是,ESP對于大排量車型似乎更適合,小排量就不需要ESP了。其實跑得快和跑得慢,一樣會滑倒一樣會發(fā)生事故,所以安全保障是不分排量的。
新途安 報 價 圖 片 資 訊 參 數(shù) 口 碑 論 壇
名詞解釋:ASR又稱牽引力控制系統(tǒng),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汽車驅動輪在加速時出現(xiàn)打滑,(特別是下雨下雪冰雹路凍等摩擦力較小的特殊路面上,當汽車加速時將滑動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從而防止驅動輪快速滑動。它的功能一是提高牽引力;二是保持汽車的行駛穩(wěn)定。行駛在易滑的路面上,沒有 ASR的汽車加速時驅動輪容易打滑;如是后驅動的車輛容易甩尾,如是前驅動的車輛容易方向失控。有ASR時,汽車在加速時就不會有或能夠減輕這種現(xiàn)象。在轉彎時,如果發(fā)生驅動輪打滑會導致整個車輛向一側偏移,當有ASR時就會使車輛沿著正確的路線轉向;最重要的是車輛轉彎時,一旦驅動輪打滑就會全車一側偏移,這在山路上極度危險的,有ASR的車剛一般不會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
新途安 報 價 圖 片 資 訊 參 數(shù) 口 碑 論 壇
通常帶有ESP功能的車型都具有ASR,但擁有ASR的車型就不一定具有ESP功能了。和EPS相比,ASR主要是防止驅動輪加速時打滑,它可以讓車身超正常軌跡行駛,但并不具備ESP的車身姿態(tài)主動調節(jié)功能,畢竟他只是控制兩個驅動輪。有過雪天駕駛的朋友們都知道。雪天起步是很困難的,因為驅動輪打滑,很多新手在起步時因為油門加大而導致無法控制好車身運動方向。但如果不加大油門,又無法克服冰雪路滑下的起步,所以有了ASR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順利起步和行車安全。
二、四驅系統(tǒng)
名詞解釋:四輪驅動顧名思義就是汽車四個車輪都能得到驅動力。這樣一來,發(fā)動機的動力被分配給四個車輪,遇到路況不好才不易出現(xiàn)車輪打滑,汽車的通過能力得到相當大地改善。四驅系統(tǒng)主要分成兩大類:半時四驅(PartTime4WD)和全時四驅(FullTime4WD)。還有一種所謂智能四驅或者叫適時四驅。
人在冰雪路面上行走或奔跑比四腳動物更容易摔倒,這是因為4個支撐點要比兩個支撐點更平穩(wěn)。汽車也一樣,4個輪子都驅動,自然要比2個驅動輪表現(xiàn)更強。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四個車輪都受到了發(fā)動機的牽引,而不是像兩輪驅動汽車一樣,其余兩個輪子都是被動的前進。野外攀爬時,我們都是手足并用以克服前進困難,如果僅靠兩個腳或兩個手就相當麻煩了。
雪天不管你是什么四驅類型,全時也罷,半時也行,哪怕是適時四驅,只要擁有四驅功能,雪地就更容易保持車身姿態(tài)平穩(wěn),也更容易克服摩擦小的困難。不至于像兩驅車型一樣,一個輪子打滑,另一個輪子因為差速器原理就動不了。這時候,有ESP或ASR也不一定管用,但四驅車型卻表現(xiàn)出相當?shù)难┨煨旭偺旆帧?/p>
三、電加熱座椅
名詞解釋:座椅電加熱一般與真皮座椅相結合,通過車載電源以及座椅中的加熱裝置發(fā)熱,使駕駛者在寒冷的冬季仍可擁有溫馨、舒適的感覺。以前這是中高檔車型的配置,現(xiàn)在開始慢慢向緊湊車型移植。
我們都知道,通常冷車剛啟動時,車內空調是不能立馬出熱風的,因為大多數(shù)車載空調是依靠動力暖水循環(huán)供熱,這時候如果馬上要開車走,車內會感覺冷冰冰的,特別是冰冷的座椅。因此電加熱功能在北方,特別是寒冷的東北,西北等地還是比較實用的配置。而換在南方溫暖地區(qū),比如福建,廣東,基本就等于雞肋功能。實際上,冬天也用不了幾次。所以購買之前,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實際情況來選擇。
四、后視鏡加熱和雨刮加熱
名詞解釋:后視鏡加熱功能是指當汽車在雨、雪、霧等天氣行駛時,后視鏡可以通過鑲嵌于鏡片后的電熱絲加熱,確保鏡片表面清晰。
當在霧天或雨、雪天行駛時,由于霧氣造成的后視鏡鏡面的積霧、冬天積霜或雨水侵襲會造成司機對側后方的視線不清,需要駕駛員不時的伸出車窗外對鏡片表面進行清潔,這樣不僅極不方便,又嚴重影響了行車安全,還只是暫時措施,霧氣及雨水又會馬上使之模糊不清。而具有加熱功能的后視鏡,當遇到上述情況時,駕駛員只需開啟加熱除霜按鈕,后視鏡就會加熱(一般在45℃左右),除去鏡片表面的積霧、積霜等,使后視鏡變的清晰,不僅方便省事了不少,而且還提高了行車時的安全系數(shù)。
隨著車輛配置不斷提升,后視鏡加熱功能日益開始普及。無論在南北方,只有是雨雪天氣下,后視鏡加熱都是受歡迎的功能。它不用人工用抹布清潔后視鏡,直接打開加熱功能,后視鏡沒有多久就變得干燥清晰。這是一個相當實用的功能,可以自行后期安裝,成本也不高,越來越受到車主們的歡迎。
名詞解釋:電加熱雨刮器,屬汽車用的雨刮器技術領域。其特點是在兩條略帶彎曲圓弧的細長條狀金屬夾片之間,對稱地嵌入一個帶平行支撐筋支撐一個細長三角狀橡膠刮片,由雨刮器臂蓋覆蓋其上,中部裝有夾爪蓋,并有安裝在夾爪蓋上的電連接器與外電路連接,兩端有端蓋,,能很快溶解車窗凍結的冰雪,是個實用的設計。
冬天,雪或凍雨容易堆積在前風擋上,清潔很麻煩的。如果有了電加熱雨刮,這種情況就迎刃而解了。只要打開電加熱開關,雨刮器上會自動發(fā)熱,融化積雪,和后風擋加熱功能可以說是大同小異。因此對于北方冬季而言,實用性比較強。
五、分區(qū)空調和后座空調出風口
名詞解釋:說到分區(qū)空調,就不得不先說說自動空調,它通常是指在空調使用模式中帶有自動調節(jié)功能(通常都是帶有一個auto標志的按鈕),在你設定好溫度后,只需要按一下這個按鈕就可以變?yōu)樽詣幽J剑挥迷偃フ{節(jié)風量,以及出風口。它會自動按照自身程序設定的模式自動調整出風量,以及出風口,會在最快的時間內把溫度調節(jié)到你所設定的大小。當溫度逐漸接近后,風量會逐漸慢慢變小變弱。
第八代雅閣 報 價 圖 片 資 訊 參 數(shù) 口 碑 論 壇
分區(qū)空調應該說是自動空調的升級版本,這個以前只出現(xiàn)在高檔車當中的配置,現(xiàn)在也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在比較大眾的車中。帶有這種空調的一般都是雙區(qū)域可調的,即左右兩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都可以設置自己的溫度,并通過車內的傳感器,分別控制出風量。
冬天車內開空調取暖是很正常的,但因為體質不同,每位乘客對空調溫度和風量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老人、小孩和青壯年對空調使用要求就是不同的。有了分區(qū)空調以后,這種需求變得更為人性化。但分區(qū)空調也受到車內空間狹小,前后排空調出風口不均勻等因素影響,一旦開暖風時間久了,區(qū)別也就大同小異了。
新君越
名詞解釋:對于這樣冷熱需求不均勻的矛盾,配備一個后座出風口是比較現(xiàn)實的解決辦法。不但有助于全車乘客都能享受到空調的呵護。而且在必要時,甚至都可以單獨關閉前排空調出風口或者后排出風口來滿足不同體質的乘員需求。
相比分區(qū)空調,我們倒是認為后座空調出風口這個配置更現(xiàn)實。更能照顧好全車不同乘客對空調的不同要求。如果沒有后座出風口,即便擁有分區(qū)空調(空調溫度分區(qū))功能,實際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編輯結語:這都是大家所常見的一些應對雪天的實用配置。雖然我們對這些功能都作了一個詳細分析,但并不作出任何主觀推薦。因為合不合適,消費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結合自己的經(jīng)濟實力,相信大家都能夠挑選到合適應對雪天配置的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