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按:作為德國的知名品牌,大眾汽車公司進入中國的時間最早,獲得的回報也很大。當年大眾的兩個重要國內合資方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幾乎壟斷了乘用車的半壁江山。可見無論是自身實力還是對國內消費群體的影響力,南北大眾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時過境遷,現在國內汽車企業的合資對象也日益增多。通用,雪鐵龍、豐田、本田、日產個個都是不好惹的國際巨頭。雖然南北兩個大眾仍然是國內的龍頭企業,但強烈的危機感伴隨著競爭對手的不斷加強而變得更為敏感。在這種危及四伏的情形下,一汽大眾誕生的新寶來和上海大眾催生的朗逸車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兩個大眾的苦水訴與誰?
別看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現在仍然是排名前三以內的車企。但俗話說得好,這船大難掉頭,這樹大則未免招風。在中國車市競爭最為激烈的A級市場,一汽大眾雖然有速騰和捷達這兩大支柱車型支撐,但兩者之間的寶來車型卻斷了當,老寶來的經典時代一去不復返,所謂的新寶來又弄了個灰頭土臉的。于是乎,10-13萬之間的價格和車型真空馬上被嗅覺靈敏的其他實力廠商所填補。填補空缺也就算了,畢竟市場這么大,自己吃飽了還總要給人家留些生存余地。但偏偏人家得了便宜還不賣這個帳了,自己個沒有實力,就怨不得別人了。

新寶來所謂換湯不換藥做法,鬧得最終被市場和消費者冷落。只能說明一汽大眾本身的市場策略和車型開發上出現了問題。而不全是對手的競爭所造成的困擾。因此知恥而后勇,一汽大眾終于要在今年推出自己的重頭戲--也就是徹頭徹尾加以改變而成的新寶來車型。面對已經進入戰國時代的緊湊車市場,如何號令群雄?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依靠實力說話。作為中國汽車商業市場的元老。一汽大眾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沒有新寶來的出現,一汽大眾旗下的捷達一旦陣地失守(這極有可能,畢竟車型上市太久,幾乎成了樣板了),速騰又價格高高再上,即便是降價也是遠水難救近火了。加之B級車邁騰現在正掙扎于困頓中。如果真正是捷達失守,我想僅僅依靠速騰車型未免只是孤軍奮戰。那時,一汽大眾的排名別說是前三,就是位列前十之也可以說是岌岌可危了。所以從表面上來看,與其說一汽大眾是為了挽救目前被稱為寶來經典車型的困局,倒不如說是為了防止將來可能多米勒骨牌效應的產生。

北大眾是憂心忡忡,南大眾未必能夠感同身受的未雨綢繆了。本來上海大眾的重點就是B級車帕薩特和小車Polo系列。對于緊湊車市場雖然野心勃勃,但也不是急于一時就能一口氣吃成胖子的。所以上海大眾對于緊湊車的期盼心情雖然強烈,但迫切感受則不如同胞一汽大眾。很多人將上海大眾斯柯達明銳看作旗下的第一款緊湊車。實際上,獨立運作的銷售網絡以及售后服務清晰的表明斯柯達明銳是上海大眾斯柯達,而不是代表上海大眾。為此上海大眾的第一款緊湊車應該還是前不久剛剛上市的朗逸。
由此看來,新寶來/朗逸兩兄弟各有不同的身世,但卻有著割裂不開的血緣和相同之處。都是帶著重大的使命或突破任務應運而生。相逢在命運多舛的2008年。雖然前途兇吉未卜。但難兄難弟攜手共進局面也由此奠定了南北大眾新一輪A級進攻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