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造到智造的變革 探索大眾佛山工廠
一汽-大眾華南基地目前已經實現了不少“智慧工廠”的內容。其中包括隨車卡電子化和返修車輛實時定位等。廠家著重向我們展示的是VR電動車培訓技術。
由于電動汽車內部存在高電壓,在實車上直接進行維修與檢測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在培訓環節中引入 VR 培訓方式,讓學員在安全的作業環境下學會電動車維修的方法。
學員可以在虛擬現實中體驗到檢查作業環境,車輛斷電,車輛檢測等電動車檢測分析的標準方法,以保證作業人員的安全性。未來大眾工廠還會在更多領域中引入 VR 技術,包括汽車研發制造前期的設計環節,以及后期駕乘體驗環節。
除了 VR 技術,未來還會引入 AR、MR 等各類智能設備。通過此類技術,可以實現遠程維修操作的指導和教學,從而快速提高生產維修效率。目前已經建立了立體 VR 培訓實驗室, 未來還會加入 MR 技術,讓學員戴上 MR 眼鏡感受實車,從而更高效地實現培訓效果。
華南基地還成立了自動化集成培訓室,培訓室將 PLC、氣動、驅動、機器人、HMI、安全等自動化通用技術集成在一條生產線中,并在生產線中植入車間典型自動化設備,以此為切入點,來介紹車間的工藝流程、各工藝所使用設備的機構及工作原理,讓學員了解先進的自動化、數字化設備,了解產品的高品質是由先進的設備和工藝所保證的。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眾在進行自動化、數字化的進程中,機器人的大量應用起到了關鍵作用。華南基地有 1800 多臺 KUKA 機器人、100 多臺杜爾機器人、130 多臺 ABB 機器人,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
在未來,智慧工廠還會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及其他新興技術加以具體應用。以四大工藝為例:
◆ 沖壓車間:可以通過引入智能設備將其打造成無人、熄燈的樣板車間。
◆ 焊裝車間:對于使用頻率較低,但又必須配備的計量工具、電動工具、大型專用工具等,進行共享化,在保證滿足正常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節約成本,提高使用率;另一方面,通過 AGV 自動輸送小車,降低生產成本、降低人員勞動負荷、提高生產率;在質量檢測方面實現自動化:未來將通過使用高精度自動檢測設備,消除人為目視與測量誤差,提高測量效率。
◆ 涂裝車間:在涂裝工藝方面實現智能制造。目前大眾工廠還依賴人工操作,未來將通過機器人實現整高效生產。
◆ 總裝車間: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實現自動檢測功能設施。其次,創新生產模式,利用現有技術開發了返修搶單系統,提高全員積極性和返修效率。目前該系統還在試行中,未來將會應用到更多領域,一方面提高人工效率,另外一方面有利于績效機制的開展。
在智慧工廠的其它方面,佛山工廠將打造Q-Online質量數據平臺,從研發、生產、售后多個環節真正將質量數據用于每輛車,實現數據變現;還將在物聯網技術方面進行合作,通過設備傳感器收集數據,實現自動智能控制,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打造綠色工廠;辦公領域將從傳統信息發布方式,逐步轉變為微信移動平臺信息互動。
工業4.0不是一場突然而至的革命,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革新,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升級進程。很多新造車公司連個像樣的工廠都沒有空談PPT造車完全不切實際。
無論未來汽車行業怎么改變,包括新能源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等,大部分造車新勢力終難成氣候,引領新時代汽車的變革還得靠大眾這種有著先進智慧工廠的車企巨頭。(文:太平洋汽車網 謝鵬)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