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研發團隊面對面 觀致3汽車技術解讀
● 被動安全技術
一輛真正達到國際標準的汽車,除了外觀設計、性能操控外,汽車安全性其實是最為根本的。工程師表示,觀致3在設計之初就參考了著名新車碰撞機構的測試。下面就從歐洲新車碰撞測試機構(E-NCAP)的正面碰撞、側面碰撞以及行人保護來了解觀致3的安全性能。
在正面碰撞中,撞擊力主要分上、中、下三個方向來轉移(如上圖綠色箭頭所示),傳遞到車身其他部位,其中前防撞梁車手主要的撞擊力,然后通過底部縱梁、車門梁、車頂縱梁等位置轉移。
據工程師介紹,前防撞梁、吸能盒、縱梁以及駕乘艙結構件的強度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并非強度越高越好。例如,在低速的碰撞中,主要由吸能盒變形來承受沖擊力,這樣可以減少維修費用。吸能盒采用的是螺栓的固定方式,方便更換。
而在側面碰撞中,由于車門側并沒有發動機艙那么大的緩沖空間,這需要受力部件(B柱、車門防撞梁等構件)強度要夠大,碰撞后變形小。同時側氣簾的打開時刻對于駕駛員的頭部保護非常重要。
此外,對于車內乘員的約束系統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安全氣囊的打開時間,方向柱的結構、安全帶的固緊功能等方面都會影響最終的乘員保護。觀致3上采取了可折疊的方向柱,在碰撞過程中會適當退縮,保護乘員的胸部。采用帶限位和預警功能的安全帶,可以很好地配合安全氣囊,約束乘員的運動。此外,采用了防滑式的座椅,可以避免在碰撞過程中,乘員脫離座椅而得不到相應的保護。
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如果撞到行人,那么行人的腿部容易碰到前保險桿,盆骨容易碰到引擎邊緣,而頭部則容易碰到引擎蓋或擋風玻璃。因此觀致3在行人保護方面,也針對相應的零件部位進行改造。
在行人保護方面,觀致3的設計相對比較簡單,如在引擎蓋上采用了褶皺的低強度材料,來“營造”緩沖空間,以實現對行人的保護。這東西看似簡單,實際也是工程師在綜合考慮成本以及行人保護要求等多方面因素下另辟蹊徑的一種取巧方法。據工程師介紹,目前觀致3已經完成了E-NCAP的所有碰撞測試,其碰撞結果將在本月底公布,經過研究人員的講解和了解,相信觀致3獲得5星級的評價不難,我們拭目以待吧。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