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選購必須懂的知識(1) 常見的四驅系統
【太平洋汽車網 技術頻道】近來新上市的SUV車型廣受大眾的關注,這也反映了有很大一部分人是鐘情于空間充裕、視野廣闊而且具有較強通過能力的SUV車型。我們買車前做個詳細了解是必須的,不過對于SUV車諸如底盤懸掛、驅動方式、電子輔助系統等方面的知識很多人都云里霧里的,也影響自己購車的判斷。因此我們會就SUV選購方面的話題給予一些基本的知識普及,今天我們就從需要選擇2驅還是4驅說起吧。
● 你適合選兩驅還是四驅
SUV是從越野車演變過來的,因此不少用戶還覺得選購SUV是不是要弄個4驅版本呢?其實這個只要從我們的需求出發就行,有些用戶或許到換車那天都不需要用4輪驅動。
相對于一般的人來說,如果你選購的SUV只是在市區行走,為了底盤稍微高點,空間稍微大點,僅作為上班的代步交通工具的話,就不必糾結于四驅了,選兩驅車就已足夠,因為就算你選擇的是四驅的,基本上也不會用到。也就是說,你買了一個用來擺設的四驅功能,還貴了至少一兩萬塊錢,油耗也相對大點,瞎折騰了。
如果你除了作為代步交通工具外,偶爾也會也會郊外游玩看下田園風光或跑跑西藏什么的,你倒可以考慮一下四驅車。但也并不是必然的,因為即使是2驅,已經能應付絕大部分的道路情況和天氣情況,上西藏跑新疆的公路也很好,2驅足夠。4驅的目的并不是平常“用”,而是為了“以防萬一”,畢竟只要那么1次使用讓你脫離險境,也就值回票價了。
● 兩驅與四驅的不同
如果你覺得你還是適合選擇四驅版的SUV,那么了解清楚四驅系統就很有必要了。在解析四驅系統前,我們還是先來簡單了解一下什么是四驅車吧。四驅相信大家都懂,顧名思義就是車的四個輪子都可以產生驅動力,而兩驅僅兩個車輪(前輪或后輪)可以驅動汽車。在機械結構上,可以簡單理解為在兩驅的基礎上加分動器、傳動軸、差速器等部件,以使得發動機的動力可以傳遞到四個車輪上,這也是同車型的四驅版要比兩驅版貴的其中一個原因。
一般來說,四驅車相對于兩驅車都具有更高的通過性與主動安全性。為什么這么說呢?明白“四驅”的定義后就不難理解這點。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兩驅車行駛在一些泥濘或濕滑路段時,驅動輪(前輪或后輪)發生打滑陷入泥潭的話,車就無法動彈了,只能在打滑的位置放一些碎石、板塊等方法來增加驅動輪與地面的摩擦力才能脫險,相信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歷。
而如果是四驅車遇到這種情況,就比較淡定了。因為兩個車輪(前輪或后輪)打滑的話,還有另外兩個車輪“幫忙”,這樣就能輕松擺脫這種困境。另外在一些冰雪或濕滑路面行駛或者過彎時,四驅車不容易出現打滑現象,比一般的兩驅車更為穩定。
好了,如果你決定要買四驅版的話,可能又要糾結一下。是不是買了輛四驅車,就可以翻山越嶺了?其實四驅的驅動方式有幾種,而且各有特點,在選購四驅車的時候,有必要了解四驅系統有什么不同。在SUV的四驅車型中,常見的四驅模式主要有三種,即分時四驅、適時四驅、全時四驅。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驅動方式有什么不同。
● 分時四驅 可靠性能好 但不能在鋪裝路面上長時間使用
我們先來了解歷史最悠久的分時四驅系統。所謂分時四驅可以簡單理解為駕駛員根據不同路況可以手動切換兩驅或四驅模式的四驅系統,有些是分動箱的擋桿,有些則是電子按鈕或旋鈕。這種四驅系統的特點是,需要駕駛員通過手動操作分動器來實現兩驅與四驅之間的切換,而且四驅模式是不能長時間在鋪裝路面使用。
這種四驅系統結構簡單,有著較高的穩定性,多見于強調越野的硬派四驅車,如帕杰羅、吉姆尼、切諾基等等。一些硬派的城市SUV車型也采用這種系統,如長城哈弗H5、陸風X8、榮威W5等。
下面用張簡化的結構圖來簡單說明一下分時四驅的原理。
可以看到,發動機的輸出的動力通過分動器可將動力傳遞到前后軸從而實現四輪驅動。采用分時四驅系統的SUV車型中,一般都有2H、4H、4L這幾個檔位,主要是通過分動器實現兩驅、高速四驅、低速四驅間的切換。分時四驅車在鋪裝道路行走都是采用兩驅模式的,只有在雪地、泥濘等濕滑路段時才采用高速或低速四驅模式,以提高車輛的通過性與穩定性。
為什么四驅模式不能在鋪裝路面行駛?分時四驅系統的分動器里是沒有中央差速器的,而當接通四驅后,前后軸是剛性連接的,以固定的比值進行動力分配。如在鋪裝路面轉彎的時候由于前輪的轉彎半徑要比同側的后輪大,因此前輪的轉速就要比后輪快,這樣前后軸的轉速不相同,就會出現“轉彎制動”的現象。這種情況對分動器、差速器、傳動軸、輪胎等部件都有損壞的,所以四驅模式只適合在一些雪地、濕滑路段或越野時使用,鋪裝路面行駛應當換回兩驅模式。
● 適時四驅 簡單便宜 但性能最弱
分時四驅的車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駕駛員根據情況手動進行兩驅與四驅的切換,而且都是有車速限制的,甚至要停下車配合離合才能切換,如操作不當很容易會給四驅系統造成損害,這樣日常使用就不太方便。
了解分時四驅系統后,這個就容易很明白。所謂適時四驅就是根據車輛的行駛路況,系統會根據行駛情況自動切換為兩驅或四驅模式,這過程不需要人為操作。這種四驅系統相對于分時四驅系統來說,免去了繁瑣的手動操作,你完全不用擔心因為切換不當而導致四驅系統損壞,這個都交給“電腦”操心,甚至很多時候四驅系統切入你也毫無察覺。
在裝備這種四驅系統的車內里,有相當一部分是沒有前面提到分時四驅的那些按鈕、撥桿的,有些則采用了單獨的按鈕或按鈕。
裝備適時四驅的車開起來很方便,跟開兩驅汽車沒太大的區別,廣泛應用于在城市SUV或轎車上,如本田CR-V、現代IX35、豐田RAV4、奇駿、科雷傲等等。普通的適時四驅系統是從前驅動橋引一根傳動軸,并通過一個多片離合器(粘性聯軸節方式)連接到后橋上,結構上與分時四驅相似,分動器換成了電子控制的多片離合器(或粘性聯軸節)。下圖為科雷傲的適時四驅系統,下面來簡單了解一下其工作原理。
科雷傲的適時四驅系統中,采用的是多片離合器式限滑差速器。多片離合器式差速器主要是通過濕式離合片產生差動扭矩,而離合器的壓緊與分離是靠電子系統來控制的。車輛在正常行駛時,驅動形式為前驅,如當系統檢測到車輪打滑時,通過電子系統控制離合器壓緊,進而將部分動力傳遞至后輪,理論上電腦會根據車速與路況在100:0-50:50之間自動分配前后軸扭矩,以達到抓地性能最優化。
不過這種四驅系統通常在主驅動輪失去抓地力(打滑)后,另外的驅動輪才會被動介入,所以它的響應速度較慢。相對來說,適時四驅車的主動安全性不如全時驅動車高。另外,適時四驅系統的前后軸基本上都采用開放式差速器,如在一些復雜路段,出現單側兩個車輪打滑時,也是無法脫困的。所以這種四驅系統跑跑一般的爛路還行,一旦遇到強度大一些的越野路段就無能為力了。
● 全時四驅 復雜昂貴性能好 一般屌絲望塵莫及
我們在一些SUV車型的尾部經常會看到AWD的字樣,其實這個就是全時全輪驅動系統(All Wheel Drive)的縮寫。所謂全時四驅指的是汽車的四個車輪時時刻刻都能單獨提供驅動力,在行駛過程中一直保持四輪驅動的形式,發動機輸出扭矩以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前后輪,具有很好的越野性與操控性。
全時四驅系統多用于中高端的車型上,如我們熟悉的奔馳的4MATTC、寶馬的xDrive、奧迪quarrtro、謳歌SH-AWD等等,這些全時四驅系統都搭載于旗下的中高端車型上。如奔馳GLK、寶馬X5、奧迪Q7、謳歌MDX等。
全時四驅汽車傳動系統中,設置了一個中央差速器,將動力分配到前后驅動橋。與分時四驅、適時四驅不同的是,全時四驅的車行駛過程中一直保持四輪驅動,會根據不同的路況,中央差速器將發動機動力以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前后輪。
因為是“時時”四驅,相對于其他四驅系統沒有了兩驅和四驅之間切換的響應時間,主動安全性更勝一籌。從結構原理上也不難理解,相對于兩驅車型,全時四驅是將發動機的動力輸出經過傳動系統分配到四個車輪上,所以能獲得更為平穩的牽引力。就算是碰到極限路況(泥濘濕地、山路)或激烈駕駛時,全時四驅車都有很高的通過性及穩定性。不過相對于適時四驅來說,油耗較高。
總結:分時四驅結構簡單,可靠性高,但需要手動切換四驅,目前多在偏于硬派的越野車使用。而適時四驅的車操作方便,廣泛用于城市的SUV車型上,不過四驅性能是最弱的。全時四驅多應用于中高端的SUV車型,具有出色的公路性能,不過結構復雜昂貴,可靠性則不及分時四驅。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