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i 出發 BMW iX3 試駕體驗
說起寶馬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 M Power 車型以及最令年輕人動容的 3 系。而國內龐大的新能源 汽車 市場的潛力,卻一直被傳統車企們所忽視。回過神來,蛋糕已經被新勢力們分去一大半,BBA 們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推出各種電動車型。
而寶馬,則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早早布局 i 系列電動車卻一直沒有大力推廣,推出了 i8 和 i3 兩款不走量的車型后,便再無音訊。但隨著集團對于新能源車型的重視,寶馬將 CLAR 平臺的兼容性提高,靈活提供純燃油、插混以及純電車型的模塊化開發,秉承了寶馬 “Power of choice” 的價值觀。
而這次,寶馬帶著 iX3 來了,這也是繼 i3 以及 i8 后又一款激動人心的作品。他將在沈陽華晨寶馬工廠生產,并且向除美國以外的地方全球供應,體現了寶馬對于沈陽工廠以及 iX3 質量的信心。
快速了解 BMW iX3
1. 預售價多少?
在 9 月 13 日,華晨寶馬首款純電動 SUV 寶馬 iX3 在沈陽工廠中國首發。該車目前的預售價為 47 ~ 51 萬元。
2. 續航和動力如何?
新車配備來自寧德時代的 74kWh 的電池,并提供 NEDC 500km 的續航里程。BMW iX3 搭載了后橋電機,最大功率 210kW,最大峰值扭矩為 400 牛米,0-100km/h 加速時間為 6.8 秒。
悅動之間的不妥協 還是一輛純粹的 BMW
也許很多人會問,一輛純電動的 BMW 它還是不是 BMW。討論這個話題,就要從 BMW 的特性開始說起,到底什么是 BMW 給人最直觀的印象。
駕駛樂趣,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說,第一個部分就是人與車之間是有互動的,這個互動來自于每一次的深踩加速踏板、每一次的手部與方向盤之間的轉動。你會明顯發現,BMW 與其它品牌的車有著不同的感受,就是直接。第二部分就是調教,有人曾經說過,BMW 不會把一輛帶有 3 數字的車型搞砸。的確,從 3 系到 M3,乃至 X3 ,它的本質依然是很有駕駛欲望感受的 汽車 ,而且很輕松駕馭得很好。
那來到 BMW iX3 ,雖然相比 3 系的操控感受的確是有所“妥協”,BMW 沒有把它往極致運動方向去調教,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讓人感覺到很好開,而且有欲望去試探車型極限的感受。這就是在 BMW 純電動 SUV 上獨有的感受,這也是區別于目前新勢力造車的最核心的點。
210 千瓦的驅動力電機,它的初段爆發力的確唬人。特別是在 Sport 運動模式下,它能在 6.8 秒加速至百公里時速。對比我體驗過的蔚來 ES6、ES8,乃至特斯拉 Model 3,iX3 的初段的確很快。勵磁電機的特點就是轉換效率高,93% 的轉換效率這已經是目前行業里面比較領先的水平,最直觀的體驗就杠杠的擺在這里。
如果說 Model 3 是純電動 汽車 駕控領域的標桿,那么我可以肯定的說,iX3 是純電動中型 SUV 的操控標桿。
中控車機系統
智能座艙已經逐漸成為新能源車用戶購車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了。BMW iX3 搭載的智能座艙系統由寶馬中國本土化團隊打造,適配了很多本地的技術支持以及服務,讓 BMW iX3 的智能化更符合中國人的用戶習慣。
自動輔助駕駛 Pro 這伙計本領很高
和 BMW 自動輔助駕駛團隊的工程師聊天發現,iX3 依然采用 X5 上的解決方案和硬件結構。BMW iX3 搭載了前三目攝像頭,解決方案來自 Mobileye。在車身上還配備了 4 個環視攝像頭,但并不參與主動駕駛輔助功能。iX3 搭載了 5 個毫米波雷達,一個在車前方,其余四個分布在車輛的四個角。
不同的是針對中國路況進行了一定的調教,這個調教最核心的就是在于面對加塞情況的解決。有三個好的點:
穩定。系統工作狀態,它全新的 UI 界面以及感知反饋上讓人覺得它很穩。尤其是在北京六環的高速上,它對于車道線的識別以及居中保持的狀態,再之對曲率彎道的通過性的確很強。通俗點來說,從機場上六環,再繞回機場這一段接近 60 公里的高速路,BMW 自動輔助駕駛 Pro 的接管次數僅僅為 1 次,而這一次還是因為我沒有根據提示扶方向盤。
變道邏輯的干脆。所有自動輔助駕駛系統最核心的點就是在于變道邏輯。全新的軟件可以通過 FOTA 刷入系統中,實現的不用去經銷商店就能遠程更新。變道的邏輯以塊會主,如果說特斯拉是很快,蔚來是比較快,那么 iX3 就是在這兩個的之間,更偏向于特斯拉的感受。
當你與前車只有 2 個車位的距離時,輕撥轉向燈之后車輛立刻響應。這個體驗感受,我記得奔馳 EQC 上是沒有的。
說完了好的點,說一下存在問題的點:
對于加塞車輛的判斷依然不夠及時,很多時候感覺系統響應慢了半拍然后再剎車,此時你會發現車距就非常極限了;
沒有采用高精度地圖結合,工程師表示,目前 iX3 并沒有采用高精度地圖作為輔助導航,而且完全采用視覺解決方案,這一背后原因相信就不得而知了;
即便如此,它依然是我用過這么多自動輔助駕駛系統里面,我最為放心、且信任它的一套。
傳承自 X3 的外觀
對于寶馬 i 品牌的設計基因,很大程度在經典的藍色中網上。無論是 i3 還是 i8 亦或是其他 PEHV 車型上都有所體現。值得注意的是,iX3 的風阻系數為0.29cd,這也得益于全車優秀的空氣動力學設計。
尺寸方面,在五款車型里面,iX3 整體尺寸屬于中等水平,更接近于奔馳 EQC。相比特斯拉 Model Y,華晨寶馬 iX3 的寬度和高度都有優勢。
經典的雙腎造型用藍色陰影勾勒出輪轂。中間區域是一個半封閉的設計,更好的降低風阻,且提供前艙散熱降溫功能。
大燈采用了寶馬經典的勺子燈設計,這點在寶馬全新車型上已經很難見得到了。
前置攝像頭鑲嵌在中網黑色面板區域,提供全景影像支持。下包圍也采用了藍色點綴,兩側設計了氣簾導流槽。
側面來看,寶馬 iX3 車身尺寸為4746 / 1891 / 1683 mm,軸距為 2864 mm。可以看到整體設計基本還原了寶馬 X3 的造型,主要在輪轂、葉子板以及下護板的地方做了差異化處理,凸顯新能源車型的身份。
翼子板處采用了銀色裝飾板,配備藍色 i 標志。左前翼子板配備了慢充接口,右后方翼子板配備了快充接口。
輪轂采用了全新設計的空氣動力學輪轂,尺寸為 245/45 R20 。
來到尾部,設計上基本與寶馬 X3 燃油版一致,兩側尾燈采用了立體懸浮式設計,下方沒有配備排氣口表明了該車的身份。
左下方的 iX3 與右下方的寶馬相對應,表明了該車國產車型的身份。他將在這里出口到全世界進行銷售。寶馬的 LOGO 也運用了藍色點綴。
內飾質感上乘 以藍色點綴
內飾方面,新車延續了現款 X3 的基本設計,在細節處加入了更多藍色元素作為點綴,凸顯身份。
雞腿檔把采用了藍色點綴,并增加了 B 檔位,前方還提供了一塊 iX3 的金屬飾板。車輛提供了三種駕駛模式供選擇分別是運動、舒適以及經濟。AutoHold 功能、電子手剎以及泊車影像等功能鍵均在此處。
懸浮式中控屏以及 12.3 英寸全液晶儀表盤凸顯了 科技 感。配置方面提供了 CarPlay 無線、iDrive 7 系統、360 全景影像、全系標配輔助駕駛系統 Pro 、OTA 升級、無線充電以及 百度 CarLife 等 科技 配置。
方向盤采用了寶馬經典的三幅式真皮方向盤,手感上乘,兩側配備了功能按鍵。
主駕駛座椅提供了電動調節功能,并且支持兩檔座椅記憶。
來到后排,后排座椅提供了三個頭枕更方便中間乘客乘坐。但是后排中間地臺高度較高,長時間乘坐不太舒適。
空間充足 適合家庭使用
乘坐空間方面,身高 175cm 的@吳穎來到前排,調整到合適的位置后,此時前排頭部空間足夠。
來到后排,后排腿部空間還有兩拳左右的空間,頭部空間還有一拳左右。不過,iX3 的后排并非純平狀態。
空間方面,iX3 在常規的儲物空間方面已經有不錯的表現,能很好的滿足日常出行水杯、手機等放置。
后備箱空間方面比比較平整,后備箱蓋板打開后下方還有一個小的隱藏儲物空間。
BMW 第五代電驅系統
寶馬第五代電驅系統的最大優勢在于體積更加緊湊,高度將元器件合成在一起。這樣的優勢在于降低功率損耗以及提升車內可用空間。同時這個電驅平臺的可擴展性十分的強,可以兼容 3.7kW ~ 22kW 的CCU 、90kW ~ 300kW 的電動機以及靈活可擴展的電池模組,這都是 BMW 多年來自研的成果。
而 iX3 則搭載了后橋電機,最大功率 210kW,功率密度相比上一代提升約 30%,最大峰值扭矩為 400 牛米,0-100km/h 加速時間為 6.8 秒。同時,這套驅動力電機采用勵磁技術,不含稀土材料,讓硬件有擁有可回收和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電池則使用的寧德時代的 NCM811 電芯,容量為 74kWh,并且電池包的組裝都會在沈陽工廠進行,以確保寶馬對于安全的要求。
模塊化、輕量化、高效化以及高度集成化都是這一代電驅系統的特點。寶馬作為在傳統車廠中最為重視新能源車型發展的企業,一直都致力于電動化的研發。
而電池作為電動車核心的部件,自然也是最需要突破的點。為此,寶馬早已投入 2 億歐元用于電池研發。打造壽命更長、性能更優、安全系數更高的電池將成為寶馬電池研發中心的主要任務。
結語
對于 BMW 來說,iX3 的投產意味著 i 系列將會成為寶馬在未來的標桿級產品線。豐富的產品規劃以及純電、燃油以及混動多平臺的布局,可以保證寶馬以最低的成本去做更多的產品。而 BMW iX3 顯然就是寶馬在新能源市場的排頭兵,為以后的 iX 等 i 車型做鋪墊,很期待日后的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