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包括
質量管理八項原則包括: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領導作用、全員參與、過程方法、管理的系統方法、持續改進、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與供方互利的關系。
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組織(從事一定范圍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依存于其顧客。組織應理解顧客當前的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的期望。
(二)領導作用
領導者確立本組織統一的宗旨和方向,并營造和保持使員工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部環境。因此領導在企業的質量管理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只有領導重視,各項質量活動才能有效開展。
(三)全員參與
各級人員都是組織之本,只有全員充分參加,才能使他們的才干為組織帶來收益。
(四)過程方法
將活動和相關的資源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任何使用資源的生產活動和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組相關聯的活動都可視為過程。
(五)管理的系統方法
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提高實現其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不同企業應根據自己的特點,建立資源管理、過程實現、測量分析改進等方面的關聯關系,并加以控制。即采用過程網絡的方法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實施系統管理。
(六)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總體業績是組織的一個永恒目標,其作用在于增強企業滿足質量要求的能力,包括產品質量、過程及體系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續改進是增強和滿足質量要求能力的循環活動,是使企業的質量管理走上良性循環軌道的必由之路。
(七)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
有效的決策應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上,數據和信息分析是事實的高度提煉。以事實為依據做出決策,可防止決策失誤。為此企業領導應重視數據信息的收集、匯總和分析,以便為決策提供依據。
(八)與供方互利的關系
組織與供方是相互依存的,建立雙方的互利關系可以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