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穿膠條法(外補)這種方法比較原始,其原理就是先用錐子等銳器將破損的洞口撐大,再將一種涂滿膠水的橡膠條填充進洞內即可,操作簡單成本極低,用時也很少,不用分離輪胎輪轂,也不用進行動平衡。缺點很明顯,用錐子將洞口撐大,擴大了受損面積,同時這種補胎方法不是很耐用,容易出現漏氣情況。2、貼片補胎法(內補)這種方法最為常見,大部分補胎店都用這種方法。先將輪胎與輪轂分離,在輪胎里面破損處進行打磨,為了能夠讓膠更容易粘牢固,然后將打磨出來的碎屑清理干凈,再將破損處及周圍涂抹一些專用補胎膠水,把補胎用的貼片粘在破損處同時碾壓牢固,再涂上一層膠,補胎就完成了。這種方法是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能夠根據輪胎破損的大小可以選擇不同大小的貼片,價格也不貴。并且效果不錯,穩定性比較高。缺點就比較明顯了,需要分離輪胎和輪轂,補胎完成后還得做動平衡,相對來說時間比較長,而且較大的破損就修補不了了。還有一點就是外面的破損處直接裸露,在行車時可能會繼續擴大受損面積,這就需要時常檢查一下了3、蘑菇釘補胎(內補)蘑菇釘是目前最先進的補胎方法了,也是屬于內補胎,需要將輪胎和輪轂分離,并且補胎完成后也要坐動平衡。蘑菇釘與貼片補胎法的區別在于蘑菇釘補胎法能夠很好的填充破損洞口的縫隙,避免了受損處的繼續擴大。蘑菇釘補胎法相對于其他輪胎來說更安全徹底穩定。但是其價格也高,一般市場價格都在百元以上,并且其對于傷口有一定的要求,一些不規則的或是較大的傷口就不適合蘑菇釘修補了。4、不常用的方法火補和上邊講的貼片法原理差不多,貼片法是將貼片貼上后按牢固就好了,火補是貼上貼片再用硫化機做高溫硫化處理,能夠讓貼片與受損處貼合的更牢固。但是這種方法大多適用于胎壁較厚的輪胎,比如大貨車的輪胎,乘用車的輪胎胎壁較薄,并且這種補胎法對修理工的技術要求更高,所以這種補胎方法不是很廣泛。5、補胎液補胎液不是很流行,現在只是在一些品牌的車輛里替換備胎用,能夠節省后備箱的空間。補胎液和上面介紹的補胎方法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相比較的話補胎液的補胎效果穩定性較差、耐用性也不是很好,只是用來應急的一種方法。從養車的成本算下來,補胎也能幫我們節省不少錢呢。但是補胎一定要去專業的輪胎店或者維修店,因為補胎也是一種技術活,專業的店在技術和價格方面都值得信賴。再有就是完成補胎之后一定要做動平衡,日常檢查時也要留意一下輪胎外面破損處是不是有繼續擴大的跡象,這樣才能夠保障日常行車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最后,再給大家介紹幾種情況,在這幾種情況下輪胎不能修補,必須更換,以免發生安全事故:第一種:釘子或者其他的一些銳器扎在胎壁上。這種情況,會被很多車主認為是小的輪胎損傷。的確它跟能夠修補的輪胎穿刺情況,區別僅僅是穿刺部位的不同:穿刺部位在胎面上就能夠修補;穿刺部位在胎壁上,就不能修補。因為胎壁是輪胎的薄弱部位,所以如果采用修補的方式,很有可能在日后的行駛當中發生爆胎,從而引起安全事故。第二種:輪胎出現裂縫或者鼓包,在這種情況下,輪胎往往是已經老化,尤其鼓包的情況下,輪胎的結構已經發生了改變,包括輪胎的動態平衡也被打破,絕對不能繼續使用。第三種:輪胎已經磨損至標記線。在這種情況下,輪胎本身已經使用很久,胎面磨損嚴重,隨時有毀壞的可能,即使不毀壞它的剎車性能等等的特性也大不如前,繼續使用這種輪胎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