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非中庸代名詞 歷代本田雅閣回顧
【太平洋汽車網 經典車型頻道】在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與廢氣排放標準大幅提高的大環境下,財大氣粗鐘愛大排量汽車的美國人也不得不開始精打細算起來,一臺能滿足簡單交通需求的,更省油的小車可能更容易成為他們的心頭愛。因此,集實用、高效、經濟于一身的小車Civic(思域),在北美市場的暢銷絕非偶然。有了Civic風生水起的表現,本田公司很快便萌生了開發一款比Civic更大更舒適的車的念頭。
“Accord”直譯為一致,統一,這也是本田研發這款車的初衷,不懈致力于通過先進技術實現人、社會和汽車之間的“和諧(Accord)”
1976年5月7日,第一代本田Accord正式上市,我們能從它身上看到很明顯Civic的影子,車身結構也同Civic一樣是三門掀背的結構。四枚圓形的頭燈造型非常有年代感,后視鏡也與當初的日系車那樣立于左右翼子板上。
相比于美式轎車的粗放豪華,本田Accord的內飾設計顯得樸實無華,不過在細節方面還是很實用的。本田宗一郎自身也是美式肌肉車的粉絲,這臺Accord的方向盤長得也與第二代雪佛蘭Camaro幾乎一樣。
當時本田引以為豪的CVCC技術1.6L發動機自然應用在第一代Accord上,出色的燃油經濟性讓它廣受好評。與發動機匹配的變速箱有2速自動、4速以及5速手動變速箱。
CVCC技術突破性地將發動機燃燒室分為主燃室和副燃室,先在副燃室點燃少量的濃混合氣體,然后連帶主燃室的稀薄混合氣體進行燃燒。搭載CVCC技術的本田汽車成為全球車廠中率先通過的美國馬斯基法規《美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測試的車企。這一成績的測得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開啟了全球汽車節能環保的新時代,也為日系車企以經濟省油稱霸全球打響了第一槍。
第一代Accord的出現完美契合當時用戶的需求,可僅有的兩廂掀背版如何能滿足所有消費者?站在時代潮頭的本田于1977年正式推出了三廂轎車版的Accord,四平八穩的形象讓它獲得了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在此后的改款方面,為了滿足更多需求,本田甚至還推出了特別版的Accord,在那個年代它擁有真皮坐椅、鋁合金輪轂、電動車窗和卡帶播放機。
自1976年誕生到1981年推出“頂配版”之后,這5年內第一代Accord共計完成了185972的銷售成績,不單在日本本土,它也成功完成了打入全球市場的任務。
相比第一代圓燈前臉,第二代Accord的方燈造型要顯得嚴肅不少,這也相當符合島國人的形象。車身尺寸與軸距相比第一代有所加長,車頭相當扁平,加上筆直的腰線,都讓整車看上去非常修長。
內飾同樣是強調功能性,造型與外形類似,都是直來直往的風格,由于配置的增加,各種按鍵讓人眼花繚亂。
可別以為第二代Accord也就是換個造型那么簡單,在高配車型上,它還搭載了全球第一款名為Electro Gyrocator的車載導航系統。
1984年,第二代Accord迎來了意義深遠的改款,它成為了第一批搭載本田電噴發動機(PGM-FI)的車型,這臺1.8L電噴發動機在Accord上的最大馬力可達到130匹,此前的3速自動變速箱也升級到4速。
本田Accord依舊保持穩定的換代節奏,第三代Accord變得更扁平,大燈甚至采用了翻燈結構。車身尺寸進一步增長,兩廂掀背版的Accord的長度都已達到了4440mm,三廂轎版的尺寸為4564mm×1712mm×1356mm,這樣的尺寸足以抗衡當時主流的中級車。
內飾的設計與第二代相比并沒有太明顯的進步,現在看來真就是滿滿的時代感,四輻式方向盤看起來也很沒精神。不過在配置上,第三代Accord的裝備還是很齊全的,諸如電動天窗、定速巡航、電加熱后視鏡、座椅加熱以及大燈清洗等功能都可以在Accord上見到。
此外,第三代Accord還是首次采用前后雙叉臂懸掛的前置前驅車,行駛穩定性與彎道操控性均有保障,并且標配了四輪碟剎,三通道數字控制四輪ABS防抱死制動系統。
也是從這一代開始,有極少量的Accord以小貿的形式進入國內,畢竟那時我國經濟水平還是在“三大件”的階段。
在“90年代轎車應如何設計”的命題下,本田從零開始思考汽車的本質功能,致力于打造以人為本的轎車。國人對于本田的認知從摩托車提升到汽車的水平,得歸功于第四代Accord正式引進中國。尤其是1992年開始的進口汽車浪潮,這給了本田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筆者岳父曾擁有一臺第四代Accord,在20多年的時光里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出色的設計與可靠性充分證明了這臺車的成功。基于全新的“CB”平臺打造的第四代Accord,長度接近4.7m,擺在現在的中型車旁也不落下風,整體造型依然內斂,車身線條相比起第三代Accord多了一些東方的柔美。內飾同樣也變得更柔和,整體風格整潔了不少,質感也有了長足進步。
美版第四代Accord在原有1.8L與2.0L發動機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款全新的2.2L全鋁電噴發動機,最大馬力147匹,最大扭矩可達193Nm。
有意思的是,第四代Accord還加入了四輪轉向系統(4WS),這應該可以算是謳歌那套P-AWS的前身吧。
在90年代日本經濟危機的環境下,本田與多方合作推出了第五代Accord,也因此有了日本、北美、歐洲幾個不同的版本,以及五十鈴、羅浮的貼牌版Accord。
五十鈴ASKA
羅孚600
基于全新的“CD”平臺打造的第五代Accord有了與此前不同的形象,短車尾以及向前俯沖的姿態讓它看起來更像是一臺運動車。
本田獨創的VTEC技術發動機首次應用在Accord上,2.2L VTEC發動機+智能4速自動擋能在保證燃油經濟性的情況下提供相當不錯的動力。此外,TCS循跡控制系統、LSD限滑差速器也都沒落下。
在追求動力的路上,本田并不滿足,在日本本土推出了性能版的Accord——Accord SiR,這款車用上了2.2L VTEC DOHC發動機,最大馬力可達193匹,最大扭矩206Nm。而在喜歡大排量的北美市場,本田還推出過搭載2.7L V6發動機的Accord,這是本田首次將一臺6缸發動機塞進Accord的引擎艙。
第五代的Accord同樣以進口的方式進入國內,目前在路上偶爾還能見到它的身影。
就在這篇文章即將完結之際,借著大選題的機會我再次體驗了第六代雅閣,雖然這臺02年落地的雅閣保養比較一般,但依然是打著就走的那種角色,陪伴車主15年依舊兢兢業業。今天我們的話題要從這第六代雅閣說起,作為本田第一臺國產車型,它的意義不言而喻。
在第五代Accord區分版本并獲得成功后,第六代Accord也就順理成章的繼續執行這一方案。劃分區域便是日本、北美以及歐洲這三個汽車大市場。最早誕生的日版第六代Accord誕生于1997年9月,車頭進氣格柵變的寬厚不少,車身造型也由第五代運動化的線條變得更正經,更有商務范。
在美版Accord的Coupe車型上,本田為了將其雙門版Accord徹底與轎車版Accord完全區分,我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造型。四門轎車版的Accord與日版又略有不同,車頭比較扁平,車身尺寸也更大。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沒錯,這就是當年廣州本田引進國產的第一代雅閣車型。
中庸依舊顯現在美版Accord的內飾設計上,功能分區與按鍵布局都很規整,商務范十足。
依照歐洲人的喜好,本田在歐洲市場投放的雅閣有掀背版車型,總體顯得相對美版要小巧不少。
第六代 Accord 掀背版
本田第六代Accord最重要的事件或需要數90年代末正式國產了。
1998年7月1日,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3月26日,第一臺國產雅閣正式下線。
1998年6月,本田主席向英國首相布萊爾介紹新歐版的雅閣
1999年3月26日下線的第一輛雅閣轎車
這一代雅閣至今還時常能在路上見到,最近我體驗的這臺第六代雅閣搭載了2.3L自然吸氣VTEC發動機,最大馬力150匹,最大扭矩206牛·米,搭載的是一臺4速自動變速箱。舒適性配置有真皮座椅,定速巡航、自動空調,天窗,卡帶CD收音機…并且這么多年過去,除了底盤顯得有些散之外,其余功能均工作正常。
2.3L自然吸氣VTEC發動機
2002年推出的第七代Accord主要分為兩個版本,美版與日版有著截然不同的外型,歐版與日版車型則保持一致。
日版與歐版的第七代Accord儼然就是一臺運動房車的模樣,引擎蓋與前擋風玻璃的傾斜角度很大,相比上一代車型它看起來要年輕太多了。國產第七代雅閣與美版保持一致,最顯著的特點便是三角形且面積碩大的前大燈,相比之下,美版要顯得更具商務氣息。
不只是外型,歐版的Accord內飾相比同期美版Accord要年輕很多,三幅式方向盤也顯得更動感。
第七代歐版Accord
第七代美版Accord
動力方面,第七代Accord的發動機有2.0L、2.4L以及3.0L三款可選,技術先進的i-VTEC技術在保證動力的前提下也能兼顧良好的燃油經濟性。
第七代Accord 3.0 V6自然吸氣VTEC發動機
2006年,第七代美版Accord迎來了改款,車頭加入了一些鍍鉻裝飾,車尾的改動較大,整體顯得更加成熟穩重。
第七代Accord依然是爆款,可本田也依舊不會停下腳步,2008年推出的第八代雅閣與其概念車在外型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第八代美版Accord
第八代歐版Accord
歐版與美版Accord在內飾的風格上依然有著很大區別。內飾的風格有了明顯轉變,多媒體屏幕被安置在中控臺上方,并且深深嵌入其中,完全與控制區分開。
第八代歐版Accord
第八代美版Accord
廣本緊跟國外腳步,于2008年推出的第八代國產雅閣依舊是美版的Accord,整體風格成熟穩重,頗具商務氣息。而從這一代開始,東風本田也開始引進歐版第八代Accord國產,這也就是國產第一代思鉑睿了。
廣汽本田2009款雅閣
東風本田2009款思鉑睿
與第七代雅閣在國內幾乎一家獨大的局面不同,第八代雅閣面臨著諸如來自日產天籟、豐田凱美瑞、大眾帕薩特等強勁對手的競爭。
在2010年海外推出了第八代Accord的改款車型后,廣本也緊隨其后于2011年推出了雅閣的改款。
2012年推出的第九代Accord概念車似乎有些讓人跌眼鏡,畢竟此前的每一次換代都變化巨大。從第九代Accord開始,分區域不同版本的概念又模糊起來,至少海外版是這樣的。這代的Accord單叢前臉上看就像是第八代的改款,但也不可否認這次微整形手術的成功,恰到好處的鍍鉻裝飾讓它看上去更時尚了,整體風格依舊穩重。
第九代Accord概念車
車尾算是變化較大之處,碩大的尾燈有著很高的辨識度。日趨完善的混合動力系統同樣出現在第九代Accord上,它作為第九代改款車型引入國產。
第九代Accord
第九代Accord
第九代Accord PHEV
內飾的進化可絕對是花了心思,本田在玩技術方面從來不會落伍,高配車型上雙屏幕的加入讓它看起來科技感滿滿,而不再是過去那樣顯得過分穩重的風格。
前文說到第九代Accord模糊了不同區域不同版本的概念,但在國內則有著很大不同。廣本于2013年9月胸有成竹地推出了第九代雅閣,為了滿足國人的需求加入了更粗大的鍍鉻飾條,這一用力過猛的做法頗受爭議。還好在內飾方面,國產第九代雅閣與海外車型保持了高度一致,豪華卻也不失科技感的內飾還是要給個大大的好評的。
在動力方面,2.0L以及2.4L車型匹配的是一臺CVT變速箱。這一代雅閣是國內最后一代搭載3.0L V6發動機的雅閣車了,改款后混動車型取代了V6的位置。
2015年中旬,本田在北美市場推出了第九代Accord的中期改款,前臉與大燈的改進讓它看起來更靈動,并且有著更低的風阻水平。內飾風格保持不變,這也證明了第九代車型在內飾設計的成功。
一貫動作敏捷的廣本在海外推出了第九代Accord中期改款不久,于2016年終于推出了雅閣中期改款,飽受爭議的鍍鉻前臉換成了與海外版混動車型類似的中網。Honda Sensing的加入,讓整車的安全水平科技水平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廣汽本田雅閣的此次改款,還帶來了混動版本,自此,那臺雅閣3.0L V6車型在國內也被扔進了博物館。
雅閣的故事自然是未完待續,不斷進取的本田宗一郎讓本田雅閣成為了中型車領域的常青樹,穩定的發揮讓它在幾十年間獲得了無數車主的青睞。不知不覺間41年過去了,最近雅閣也迎來了其第十代車型,那么這一代雅閣能給我們什么驚喜呢?我們拭目以待。(文:太平洋汽車網 高磊/圖片來源于網絡)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