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沙場轉戰市場 國內外軍民兩用車型盤點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迎來建軍90周年紀念,在7月30日,人民解放軍在朱日和基地舉行了盛大的沙場閱兵。在此次閱兵儀式上,除了將士們颯爽的英姿以及我軍各項先進的裝備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外,各款軍用車型也是亮點之一,借此機會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這些年國內外軍民兩用的各款車型。
要談及我國軍車就不能不首先聊一下我國自主生產的第一代輕型軍用越野車BJ212了。
由于上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日益惡化,蘇聯方面停止了GAZ69軍用越野車的進口,國內急需一款替代車型以滿足戰備需求。于是當時我軍總參謀部就要求北京汽車制造廠研發替代車型。1961年,代號為210的新型越野車研發成功。
由于當時中蘇關系惡化,蘇聯方面停止了GAZ69軍用越野車的進口
1963年,BJ210交付部隊試用,試用總體反饋不錯,但部分參加抗美援朝的官兵指出,該車只有兩個車門而且車身偏小,不太符合實戰要求。于是北汽根據部隊反饋對BJ210進行改造。至1965年,經過數次升級改造后,BJ212正式定型,并于1966年列裝部隊。同年八月,毛澤東主席還乘坐BJ212在天安門廣場接見了紅衛兵,令BJ212名噪一時。
除了列裝部隊外,BJ212當時還配備給縣以上級別和團級領導作為專車,成為當時老百姓心中當之無愧的“公務車”,。計劃經濟時代,BJ212的年產量約為5000輛左右,全靠分配供應,在地方,BJ212根本供不應求。
在軍隊方面,BJ212還曾經被改裝成75式105毫米無后座力炮炮車,一些車輛還在風擋上開出一個下凹狹縫以容納放低后的炮管。
BJ212改裝75式105毫米無后座力炮炮車(炮身已被移除)
改革開放以后,BJ212開始進入民用市場,1984年,北汽與美國汽車公司合資成立我國第一家整車合資企業北京吉普,并利用當時切諾基的技術對BJ212進行升級,升級版車型就是BJ2020,至2004年,BJ2020由于不符合國家新的排放要求而退出市場。
至2013年,北汽又重新推出了BJ212,這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綠色盒子又重回大家的視野。非承載式車身、前后鋼板彈簧非獨立懸架、可拆卸式軟頂、分時四驅系統,一切都是大家熟悉的配方。
內飾方面,雖然以現在的目光看,BJ212的車內設計幾乎能用簡陋來形容,但是作為一款以軍車標準生產的車型,也能理解了。
動力方面,該車搭載2.0L直列四缸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75kW(102PS),最大扭矩178N·m,匹配5速手動變速箱。當時該車指導售價為6.57-7.03萬,要延續情懷需要付出的代價也不大。
看完我國第一代輕型軍用越野車BJ212后,我們再來看看勇北汽勇士。勇士是我國第二代軍用越野車,其戰略意義類似于美國的悍馬。
北汽勇士曾經是我國人民解放軍大規模裝備在一線作戰部隊以及后勤部隊的0.5噸/0.75噸級越野車型。作為我軍第二代輕型越野車,勇士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北京吉普汽車進行研發。
北汽勇士擁有長軸距版以及短軸距版車型,其軸距數值分別為2800mm和2600mm,有效負荷分別是0.75噸和0.5噸,采用了與悍馬軍車相同的四驅分動器,充分體現了全天候、全路面越野的性能。
2007年,勇士軍用越野車通過驗收,正式進入我軍部隊列裝。2008年,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勇士軍用越野車參加到救災工作,其越野能力運載能力在緊急關頭發揮重要作用。2009年,北汽勇士越野車還參與了我國建國60周年國慶大閱兵,在閱兵典禮上大放異彩。
除了軍用外,北汽一直都有把勇士推到了民用市場。就在今年年初,新款勇士正式上市,新款勇士除了推出乘用車版本以外,還推出了專用車版本。其中乘用車版本售價區間為13-18萬元,專用車售價區間為8-12萬元。
外觀方面,新車延續了一貫的軍車風格,乘用車五門版的外型方方正正,搭配粗壯的前保險桿,無一不在彰顯它的“硬漢”氣質。
內飾方面,新款勇士五門版依舊延續“一切以實用為首”的軍用風格,僅配備手動空調、收音機和一小塊中控觸摸屏。細節之處相比之前有一些升級,新車改為三輻式方向盤,車窗也將變為電動控制,而不再是古老的手搖式。
車身尺寸方面,新款勇士五門版的長寬高分別為4490/1825/1980mm,軸距為2600mm,離地間距為225mm,輪距為1540/1540mm,接近角為42度,離去角為33度。
非承載式車身、前螺旋彈簧獨立懸架、后鋼板彈簧、分時四驅系統,作為我軍列裝的第二代輕型越野通用載具,即使是民用版車型,勇士的越野能也依舊強悍。
與老款民用版勇士相比,新款勇士升級的重點在于全新的底盤以及動力總成,乘用車五門版和三門版采用了陸霸底盤替換了勇士底盤,動力方面,除了老款上使用的2.5T柴油渦輪增壓發動機外,還增加了一款代號為4G63S4T的2.0T汽油渦輪增壓發動機,其最大功率140kW(190PS),最大扭矩253N·m,傳動方面匹配6速手動變速箱。
而說到建軍90周年閱兵典禮,不能不提及的車型之一就是BJ80了。在7月30日隆重舉行的閱兵典禮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以及本次閱兵總指揮韓衛國分乘兩臺BJ80檢閱車檢閱我軍將士。
其實本次已經不是BJ80首次作為檢閱車出現在閱兵場上。今年7月在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慶典期間,習近平主席還曾經登上BJ80檢閱車在香港石崗軍營檢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
在民用版車型方面,其實自2013年開始就一直有BJ80的民用版車型諜照流出,但一直到2016年才正式上市。
雖然和奔馳G的相似度極高,但BJ80完全是北汽依托多年軍用越野車的制造經驗打造出來的一款硬派SUV。2016年北京車展前夕,該車正式上市,售價區間為28.8-29.8萬元,這款車也算是填補了自主品牌在高端越野車方面的空白。
在民用版車型上,BJ80長寬高分別為4765/1890/2005mm,軸距為2800mm,內飾方面雖然也是硬朗的風格,但不錯的材質和裝配工藝還是能明顯看出它在豪華感的營造上更強了。
動力方面,BJ80提供有兩款發動機,2.3T的汽油發動機來自薩博的技術,而2.8T柴油則有康明斯公司提供,2.3T將匹配6MT或6AT,2.8T則只有6MT。四驅系統為分時四驅,帶低速扭矩放大功能,中央差速鎖,而后橋則為電子限滑差速器。
現售BJ80動力序列 | |||
發動機 | 類型 | 最大功率 | 最大扭矩 |
2.3T | 汽油 | 184kW(250PS) | 350N·m |
2.8T | 柴油 | 120kW(163PS) | 340N·m |
另一位在這次建軍90周年閱兵典禮大方異彩的車型無異是東風猛士。本次閱兵中,護旗方隊、各方隊的領隊車全部都由東風猛士組成。除了這次沙場閱兵外,相信大家依然記得2015年慶祝抗戰勝利90周年閱兵典禮上,東風猛士同樣作為受閱部隊用車接受黨和人民檢閱。
看到東風猛士的外形,相信大家第一反應都是能想到美國陸軍軍用越野車HMMWV(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悍馬軍用版)。而事實上我們猛士是我國專門對標美國軍用車HMMWV研發的。
由于我國第二代通用軍車0.5/0.75噸的負荷量不能很好地支撐后期改裝,于是在2001年,我軍決定研發一款1.5噸級三代高機動性軍用越野車,對標的就是在海灣戰爭期間表現出色的美國HMMWV,2002年,擁有豐富軍車研發經驗的東風汽車贏得了競標,研發工作隨即開始。
“大風起兮云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2004年,時任總裝備部副部長的李安東為當時還沒正式定名的新型通用軍車取名“猛士”。
2006年,東風猛士正式正式定型,該車不負眾望,在15項關鍵技術指標中有12項超過標準型HMMWV。車身尺寸方面,東風猛士的長寬高分別為4717mm、2210mm和1983mm,軸距3300mm,它的整備質量為3500kg,最大載重重量1750kg,最大牽引重量2000kg。
作為我軍通用作戰用車,東風猛士衍生出一系列不同用途的作戰車型。其中猛士防護型突擊車就曾經在今年4月舉行的上海車展上展出了。
與普通版東風猛士相比,猛士防護型突擊車全車覆蓋更厚重裝甲,前擋玻璃采用厚度為5cm的防彈玻璃組成,正面能抵御100米距離7.62mm步槍彈射擊。車頂配備功能架,可根據需要加裝重機槍、榴彈發射器、二代北斗導航等裝備。
而在民用方面,雖然東風猛士民用版車型暫未上市,但其民用版車型諜照已被曝光,從諜照上看,民用版車型上保留了許多2012年北京車展上亮相的HUV概念車的設計特征。
雖然外觀依舊是硬派越野車的粗獷風格,但其中網采用了與軍用版不同的設計,東風的LOGO與鍍鉻飾條形成一個“中”字。此外發動機艙中央還設有大面積的進氣口,與整車的霸氣相得益彰。
內飾方面,民用版車型內飾比軍用版車型柔和得多,木紋飾板以及皮質包裹都用在了車內,畢竟是面向民用市場,老把軍用版那一套硬塞是走不通。至于動力嘛,目前有關該車的動力信息暫未明確。
看過國內幾款軍民兩用的車型后,我們再來看看國外的。首先我們來聊聊剛剛迎來第30萬新車下線奔馳G級,而奔馳G級的誕生同樣與軍隊離不開關系。
奔馳G級發展歷史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文章詳細了解:
與奔馳越野車鼻祖G1類似,奔馳G級的誕生也與軍方需求有關。上世紀70年代,伊朗還處于“白色革命”時期,為了擴展軍備,當時的伊朗國王巴列維(Mohammad Reza Pahlavi)想給自己的部隊裝備性能優異的輕型越野車,于是他找到了戴姆勒-奔馳公司。
雖然最終因為當時伊朗發生政變,奔馳剛研發出來的G-Wagen(當時還不叫G級)未能進入伊朗軍方列裝,但由于其出色的性能,后來奔馳推出改進版車型后,G-Wagen逐漸進入包括挪威、瑞士、奧地利等多個國家的軍隊裝配,甚至連法國軍隊的P4輕型越野車也是以奔馳W461底盤為基礎改造而成的。
大家都知道自1979年,奔馳G級主要經歷了W460、W461、W463三個型號。但其實奔馳G級還有一個W462型號專供希臘等國軍隊用車。而在上世紀90年代處,奔馳G-Wagen終于得到德國軍隊認可,進入德國聯邦國防軍軍備名單。
作為一款已經走過38年歷史卻從未有過真正意義上換代的經典車型,奔馳G級在民用市場上的成就自然無須我多言,自1991年推出G-Wagen W463(1994年改名G Class)主打高端越野市場后,奔馳G級一直被視為有錢人的大玩具。
今年7月,將近不惑之年的奔馳G級剛剛迎來了其第30萬輛新車下線,各種特別版、改裝版車型層出不窮,成為一眾越野迷心中的經典之一,說奔馳G級是史上最成功的軍民兩用車之一,一點也不為過。
與本文其他主角相比,衛士誕生的緣由應該是最特別的,因為其他車型都是“軍轉民”,但衛士卻是“民轉軍”。
1947年韋爾斯兄弟設計出第一輛路虎,被命名為Land Rover Series I(HUE 166),這就是路虎衛士的前身。該車誕生的緣由很簡單,就是韋爾斯兄弟基于越野車的鼻祖Jeep威利斯設計出的一款輕型農用越野車。而這也是在1970年攬勝推出之前,路虎品牌的唯一一款車型。
由于當時二戰剛結束,英國缺乏鋼材,于是Series I采用了鋁合金作為車身材料,在提高車身抗腐蝕性的同時還降低了車重。
1948年,Land Rover Series I被正式推出市場,一經推出,該車深受英國農民歡迎,甚至還打開了海外市場。翻查資料,從1948年該車產量為3048輛,1949年產量達8000輛,再到1950年達16000輛。到1958年路虎品牌成立十周年之際,Land Rover Series I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了20萬輛。同年,第二代車型Series II正式推出。1993年,第三代車型Series III正式推出。
除了在民用市場大獲成功外,由于Land Rover Series系列的多功能型,令該車在當時的英國國防工業領域有很大市場。時至1990年,路虎旗下車型不斷增加,與品牌共用名稱的Land Rover Series系列不得不改名,于是,鑒于當時該車在國防工業領域市場的成績,路虎為其取名Defender(衛士)。
從1990年開始,衛士在外觀設計方面就基本沒有過重大調整,這一點與奔馳G級也是比較類似的。特別的是,衛士的內飾也與外觀一樣樸素,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注重堅固和使用的衛士走的是與奔馳G級不一樣的道路。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在2016年1月29日,它的生命暫時告一段落,隨著最后一臺衛士的下線,路虎英國索利哈爾工廠正式宣布衛士停產。68年時間,衛士總共被生產了2016933臺。
雖然衛士在2016年宣告停產,但其復產的消息一直層出不窮,有海外媒體推出,新一代衛士有可能會在明年亮相,新車將會融合路虎衛士的經典和新生代所追求的時尚元素。當然,這也僅僅停留在猜測,至于這位老兵能否重回我們的視線,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說到軍車,說到國外的軍車,自然少不了在美國好萊塢大片中經常出現的HMMWV軍車(悍馬軍用版)了。
上世紀70年代末,為了滿足美國陸軍需求,美國AM General公司開始研發新一代軍用越野車HMMWV(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高機動多功能輪式載具)。至20世紀80年代出,AM General工程部制作出12臺HMMWV樣車交付美軍測試。該車采用中置發動機布局,動力方面搭載6.2升V8柴油發動機,配備全時四驅系統。
經過5個月的評估后,美軍對HMMWV十分滿意,并簽下了一份55000輛的大訂單。到1985年,首輛量產版HMMWV正式下線。
HMMWV的首次參戰是1989年底美軍展開了入侵巴拿馬“正義事業”作戰行動。HMMWV的首秀非常完美,后來還先后衍生出15款以上的不同功能的各種作戰車型。
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美軍軍用載具HMMWV以及其出色的性能被戰地記者全球范圍大量曝光,于是HMMWV一戰成名,名聲大噪,為世界各地人們所熟知,這也是后來AM General公司推出民用版悍馬的原因之一。
1992年,HMMWV民用版Hummer H1正式推出,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悍馬H1,而悍馬H1的首位車主還是好萊塢巨星施瓦辛格,完全符合悍馬H1硬漢定位。
悍馬H1基本維持了HMMWV的底盤、車身等設計,僅在其中加入了一些舒適性配置,可以說是最忠于原著的HMMWV民用版。后來悍馬品牌被通用收購后推出的H2以及H3更多只是套了個悍馬外殼的(H2基本就是雪佛蘭Suburban),雖然功能依然強大,但味道自然差了那么一點。
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母公司通用身陷破產危機,2010年5月24日,悍馬正式宣告停產,一代硬漢宣告退出帷幕。而在軍用領域,HMMWV逐漸也因為在戰場上的防護能力不足慢慢被Oshkosh公司的M-ATV所取代。
討論到越野車,Jeep牧馬人自然有足夠的分量獨占一角。但是軍用越野車是不是有點拉不上關系?別急,Jeep牧馬人其實在軍用越野車方面也是很有分量的,因為它就是大名鼎鼎的Willys MB之后。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以閃電戰略橫掃了歐洲,美國軍方認識到機動性對軍隊的重要性。于是在1940年,美國軍方發出招標通知,希望得到一款適用于全路況全天候多用途越野車。因此,Willys MB橫空出世。
Willys MB采用非承載式車身以及分時四驅系統,2.2L直列四缸水冷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45kW(61PS),峰值扭矩115N·m,加上質量僅為1040kg,令Willys MB成為真正的全地形,即使是扛上了無后坐力炮或是重機槍依然如此。
由于其出色的性能,在二戰期間,Willys MB一共生產了64萬輛,其中30%都供給了英軍和蘇軍,除了M1加蘭德步槍、BAR勃朗寧輕機槍和M4謝爾曼坦克,Willys MB也是盟軍取得二戰勝利的功臣之一。時任二戰歐洲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部統帥艾森豪威爾甚至還說過“Jeep,運輸機和登陸艇是我們贏得戰爭勝利的三大武器”。
戰后,Willys公司正式將Jeep注冊為商標,一代明駒Willys MB自然成為Jeep的品牌代言。經過幾番轉折后,在1986年,Jeep精神最重要的繼承者面世,它就是我們熟悉的牧馬人。
自1986年量產至今,牧馬人演化到了第三代車型,YJ(1978-1995)、TJ(1997-2006)、JK(2007至今)。時至今日,Jeep牧馬人最終還是保持著先祖的標志性元素:圓燈、七孔型進氣格柵、硬派風格。
掐指一算,第三代牧馬人(JK)也是時候迎來換代了,有消息指出,全新一代牧馬人將在2017年12月的洛杉磯車展亮相,據Jeep一名官員透露,新車的軸距將有所加長,后排乘客將獲得更大的腿部空間。大名鼎鼎的Willys MB之后還將有怎么樣的進化,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就如軍人永遠都給我們一種鐵骨錚錚的感覺一樣,那些軍民兩用的車型永遠都會給我們一種硬派的感覺。由于軍民兩用車的特殊性,它們注定不會有很厲害的銷量,但它們在人們心中早已不只是一輛車,這種特殊的存在,或者也是信仰的一種吧。(文:太平洋汽車網 陸杰豪)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