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百年獻禮(二)偏執:為轉子瘋狂的一生
轉子技術面世后,大量廠商想要將其應用到自己的車上,從精巧的結構和理論優勢來看,轉子的確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發動機形式。但在試驗階段,大家都發現其量產化的難度遠比想象中要高得多。
于是他們聯系了德國NSU公司,結果德國人表示這個問題一直存在,他們也沒轍……但馬自達團隊前往德國考察的時候,并未能發現這個缺陷,畢竟他們也不可能現場來個十萬公里測試。
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么這種新型發動機將不適合搭載到量產車型上,對于發明了轉子發動機的汪克爾和NSU廠方都沒能搞定,這對于當時的東洋工業這家小廠來說,更是一個大坑了。
兩年來看不到頭的試驗讓研發團隊倍感壓力,終于在1963年,團隊取得了突破。有位工程師提出,既然材料難找,不如在形狀上嘗試一下,于是他們在封條頂端開出十字孔,以此來改變封條在摩擦時的震動特性,沒想到效果還真不錯。
實際上很多獲得轉子技術授權的廠商,最終都放棄了,一方面是因為磨損和可靠性,一方面也因為燃油經濟性,雖然它具有高轉速高輸出的結構優勢,但燃料在燃燒室中難以被充分燃燒,又嚴重拖累了轉子發動機的燃油經濟性。
在轉子技術面世后的20年間,數十家廠商加入了研究轉子的行列,都先后放棄了,但馬自達為什么最終堅持了下來?
首先轉子發動機作為新興技術,馬自達認為它雖有不足,但潛力無限,值得深造。而更高層次的原因在于,發展轉子發動機是當時馬自達的一個重要決策,如果輕易放棄的話,對于最初選擇轉子車型的顧客就像是一種背叛,不利于品牌形象的建立和長期發展,于是就這么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