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auto提醒您:天天有獎送 日日有財神--“看PCauto首頁文章 即點即中贏大獎”活動正在火爆進行中,趕快點擊進入參加!
在保險公司紛紛退出履約保證保險之際,半年前還風光無限的汽車消費信貸突然發現自己站在了十字路口。
在這條由制造商、銷售商、保險公司、銀行、消費者串制而成的汽車消費鏈條上,怎樣的排列組合才是適合我國汽車市場發展的呢?
傳統模式遇挑戰
近三年,我國車貸市場迅速發展,四大商業銀行的汽車消費信貸總額從2001年的358.86億元,迅速上升到2002年的945.44億元,到今年7月,更是達到了1409.33億的規模。年年翻番的主要推動力量,是銀行、保險公司和汽車經銷商。當前車貸的四種主要模式也由這三種力量的不同組合構成:銀行+經銷商+保險公司、銀行+保險公司、銀行+經銷商和銀行直接面對客戶。
不過,蛋糕做大了,風險也跟著膨脹起來,銀行信貸消費的壞帳率不斷提高。5月29日,“升帳”僅1個月的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就告誡各銀行:目前對汽車經銷代理商的貸款管理偏松的現象要給予警惕和糾正,堅決打擊假個人貸款和假汽車貸款等違法行為。在保險公司退出保證保險之際,銀行不得不花大力氣接過一直由保險公司代勞的風險調查、約束和控制工作。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和更謹慎嚴格的資信調查,銀行在逐漸改變過分依賴保險公司的狀況,依然在車貸中占據壟斷地位。
不過,在汽車這種特殊的消費品面前,銀行就顯得不那么專業了。與其他消費品不同,汽車產品在售前、售中、售后都需要專業的金融服務,諸如產品咨詢、辦理登記手續、維修保養等等,而這些相關業務并非銀行的強項。相對于整個汽車行業需要的一攬子金融服務,銀行更是有點力不從心。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汽車信貸國際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指出:“在中國現有的金融體制下,企業的金融業務完全仰賴銀行,而銀行的戰略目標同企業的戰略很難合拍,比如有時候銀行在一個城市提供面向產業的短期貸款,全部用于汽車工業都不夠塞牙縫的,因此只好發給其他行業,所以中國汽車工業長期制約于資金短缺,但是又很難通過自己擁有金融機構來籌集資金,這是今后發展汽車大集團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新空間造就新機構
銀行醞釀調整,保險公司欲走還留,一些新生力量卻堅決地沖進了車貸市場。
專業信貸服務機構出現了。經過長時間的經營,這些公司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料,可以根據客戶的具體情況對其作出評級,實行不同的按揭政策,以防范車貸風險,在北京、浙江、河南等地,這些信貸服務機構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不過,由于這些“專業信貸服務機構”本身就是汽車經銷商,依然無法解決不斷增長的業務量和有限的資金與規模之間的矛盾。
[1][2]
[下一頁]
|